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战旗无声 信念永恒

本报记者 李铭 孙鑫 何禹洁

英雄战旗荣归通化,精神火炬光耀山河。

9月14日下午,通化这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在庄严的氛围中迎来一个重要时刻——“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

迎战旗“回家”,通化市在杨靖宇烈士陵园举办“杨靖宇支队”战旗入馆安放仪式,各界代表和自发赶来的群众肃立于陵园,共同见证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一定要来迎一迎、看一看。杨靖宇将军是我们心中伟大的英雄,在阅兵仪式上看到战旗时,觉得很骄傲、自豪,所以特地赶来迎接战旗。”通化市民姜永慧激动地说。

当天,杨靖宇烈士陵园松柏苍翠,气氛庄严。当礼兵郑重接过战旗,在杨靖宇将军铜像前展开的那一刻,“杨靖宇支队”五个大字在秋阳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那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全体人员凝神瞻仰杨靖宇将军铜像和“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了杨靖宇将军“腹中满是草根与棉絮,枪口仍对准敌人”的英勇壮举,听到了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铮铮誓言。

“‘杨靖宇支队’战旗从祖国的豫南大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来到了吉林这片热土,如今又回到了杨靖宇将军的身边。我们会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遗志,赓续红色血脉,让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支队’这面旗帜散发出新时代的光芒。”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主任高境远说,战旗荣归杨靖宇将军身旁,完成了精神的归根,更开启了传承的新篇。

英烈不朽,浩气长存;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战旗回家,更像一场无声的宣誓:英雄的精神于此永久驻留,永不褪色。

“山河无恙,英雄夙愿得偿。这面战旗回家,是精神的归根,是血脉的延续。先辈们的革命精神,通过这面战旗得以永续传承。”通化市民于博眼中闪烁着泪光。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及杨靖宇同志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将战旗安放在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更显意义深远。

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宣教部部长于洋表示,今年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将进行重新布展,把战旗更好地融入布展设计中,让更多参观者近距离地感悟东北抗联精神。“这面战旗是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生动教材,我们也会把这面战旗的故事融入讲解中,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将东北抗联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教师杨博说:“我们将以杨靖宇将军等革命先辈为楷模,高扬东北抗联精神旗帜,践行红色初心,守好红色根脉,讲好红色故事,让东北抗联精神绽放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当天,众多市民早早来到陵园,自发参与仪式。涌动人潮中,大家神情庄重,目光追随战旗移动,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英雄精神在人民群众心中植根之深、传承之广。

通化师范学院学生韩金洋驻足参观,掩不住心中的激动:“学校一直以东北抗联精神建校育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传承东北抗联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用青年之声发时代强音。”

“作为通化市民,非常荣幸能亲眼见证‘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故里。得知战旗将安放于杨靖宇烈士陵园,我们带着老人和孩子第一时间就来到这里,通过参加此次仪式,提高思想境界,让孩子接受一次红色教育。”通化市民王娜内心澎湃。

战旗无声,精神永恒。战旗荣归,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宣誓,英雄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这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奋勇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