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特刊

赓续光影血脉 长影八秩映初心

本报记者 马璐

9月17日晚,长春长影电影院4号棚座无虚席。当银幕上“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被真实还原,观众的呼吸仿佛与镜头同步凝滞——有人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有人握紧拳头强忍情绪,影片结尾字幕升起时,全场响起许久未歇的掌声。

“没想到长影能把这段历史拍得这么有力量,不是刻意煽情,却每一幕都扎在心里。”走出影院的长春市民刘国刚说,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春人,看着“电影摇篮”用光影守护历史记忆,既自豪又感动。这部耗时多年打磨的作品,不仅是长影“主旋律+工业化”创作理念的突破,更在“九一八”的特殊节点,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

展陈里的摇篮记忆:

从战火中走来的“电影初心”

周末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馆内,来自四平的游客王璐在第八部分“摇篮风采”展区前驻足许久。“以前只知道长影拍了很多老电影,今天才清楚,它从诞生起就带着‘为人民创作’的基因。”王璐指着展墙上“七个第一”的图文介绍轻声念道:“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每一个“第一”,都标注着长影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的开创之功。

展区内“人才摇篮”板块更让她印象深刻:新中国成立后,长影累计向全国30余家电影厂及影视机构输送编剧、导演、摄影、美术等专业人才2000余人,其中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等行业核心单位的中坚人才,不少都是从长影走出。

“这些名字背后,是长影对中国电影工业的‘输血’式贡献。”王璐说,这次观展让她读懂了“摇篮”这两个字的分量——不仅是产出经典作品,更要培育行业人才、传承艺术精神。

电影节与新生态:

老摇篮的“青春表达”

作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这座走过八十载的电影基地,为今年8月末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注入了最厚重的底气:开幕式暨长影成立80周年交响音乐会上,长影乐团奏响光影华章,“2025长影之夜”交响音乐会再续声韵传奇;历史与精神的回响在展览中流淌,长影旧址博物馆“田华——电影艺术人生”展览与“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烈士事迹展,让红色基因与艺术薪火代代相传;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姊妹篇”《被遗忘的将军》启幕,中国首部AIGC电影《音符中的密码》首映,联合出品的《蛟龙行动(特别版)》担纲开幕影片,三部出品电影斩获“金鹿奖”三项大奖,彰显创作硬实力;吉林省短剧创作生产联盟暨长影短剧中心正式揭幕,携手吉林省作协、吉视传媒和吉林动画学院,深度整合全省优质影视资源,构建集创作、生产、传播与转化为一体的短剧产业生态……从艺术传承到产业创新,全方位赋能吉林电影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电影节之外,长影正以多元业态激活“摇篮”新活力。2014年开放的长影旧址博物馆,如今是长春文旅的“打卡地标”:每逢节假日,馆内总是人头攒动,刘三姐、长影厂徽工农兵造型等经典形象NPC定时与游客互动,游客可跟随演员参与快闪演出,或在洗印车间沉浸式戏剧《消失的母带》中,与地下党员共同演绎守护电影母带的故事。这部由青年演员担纲的大型沉浸式悬疑戏剧,利用洗印车间真实工业遗址与顶级灯光音效,让观众在实景穿梭中感受历史张力。文创商店里,印着经典电影画面的笔记本、胶片造型书签等产品,成为承载长影记忆的“文化名片”。

地处净月的长影世纪城,则通过文化IP升级与科技体验创新,打造沉浸式文旅新标杆。备受欢迎的主题夜游《山海奇妙夜第2季》自今年6月20日启幕以来,为游客带来了沉浸式国风奇幻体验。主题夜游以《山海经》为蓝本,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通过“五灵乾坤”“天外飞仙”“山海幻境”“神农尝百草”等活动打造了一场极具东方美学色彩的夜游盛典。

同时,园区升级了“星际探险”“非常实验室”等经典项目,并新增“自由塔”“云霄飞龙”过山车等极限项目,还组织机器人变形金刚巡游等活动,吸引了年轻群体纷至沓来,单日游客量较往年同期大幅增长。“我们要让游客不止‘看电影’,更能‘玩电影’‘懂电影’。”长影世纪城相关负责人说。

时代新作与未来期许:

八秩长影的“新答卷”

从1945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至今,八秩岁月里,长影始终坚守“为人民拍电影”的初心。

建厂初期,《桥》《白毛女》等作品将工农兵形象首次搬上银幕,开启新中国电影的新纪元;改革开放后,《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历史巨制,以恢弘叙事重塑民族记忆;新时代下,《狙击手》《志愿军》系列等作品,以工业化制作水准刷新战争片美学,让主旋律电影焕发生机。

这种创作自觉,源于“作品立影、产业助影、人才兴影、技术强影、开放办影、党建管影”的“六影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长影创作活力持续迸发:联合摄制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人世间》,凭借对时代与人性的深刻刻画,创下央视黄金档收视佳绩,让“东北故事”走进全国观众心里;联合出品的《志愿军》系列前两部作品累计收获亮眼票房,其中一部更登顶当年国庆档票房冠军,成为主旋律电影的“标杆系列”;东北抗联题材电影《生还》已于今年9月3日全国公映,目前正在热映中,影片根据抗联老战士回忆录改编,通过年轻女战士的视角还原冰天雪地中的抗争历程,采用纪实拍摄手法与非明星阵容,以质朴风格传递历史厚重感,上映后收获观众与业内诸多好评。

今年国庆档临近,长春市民冯丹红已经决定要带孩子去长影电影院看将于9月30日上映的《志愿军:浴血和平》了。

“小时候跟着爸妈看长影的老电影,现在带孩子看长影的新片,这是我们家的‘光影传承’。”她说,每次走进长影电影院,看着墙上悬挂的老胶片海报,都能清晰感受到这座“摇篮”从未褪色的生命力。

从战火中诞生,在时代中成长,八秩长影始终与国家同频、与人民同心。如今,这座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正以历史为基、以创新为翼,在光影长河中续写着“有历史、正青春、见未来”的新篇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