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机的轰鸣划破长空,当航天员的身影闪耀在浩瀚星河,吉林这片黑土地,始终与“为祖国飞行”的梦想紧密相连。
1946年3月1日,通化城郊的停机坪上,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的红旗冉冉升起——这是人民军队航空事业的第一缕曙光,是中国航空人逐梦蓝天的起点。
从战火纷飞中艰难诞生的东北老航校,到如今蓬勃发展的空军航空大学,再到备受瞩目的长春航空展,吉林用近80载的坚守与突破,将“为祖国飞行”的信念刻进基因,书写了一部从追赶到引领的壮丽航空史诗。
战火淬炼:
老航校在绝境中播撒蓝天火种
在战争废墟上建校,在炮火硝烟中起飞,在共和国晨光中展翅……在人民空军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中,东北老航校的建校历程宛如一首激昂的战歌,奏响了血性与智慧的壮丽旋律。
“没有飞机就捡,没有油料就造,没有教材就写!”这是东北老航校初创时,镌刻在每一位创业者心中的誓言。1945年抗战胜利后,党中央一声令下,航空健儿们背着行囊、扛着工具,踏遍东北的山林与荒原——在废弃的日军机场里,他们用撬棍撬开生锈的机库,把残缺的“九九”式教练机一块块拆解、搬运;在零下30度的雪地里,围着篝火研究图纸,用桦树皮制作航模,把战场经验一点点凝练成训练手册。
为解决航油短缺难题,他们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反复试验,最终用酒精替代航空汽油,让战机在轰鸣声中冲上云霄;因缺乏中级教练机,学员们跳过基础训练,直接驾驶日制“九九”式高级教练机“冒险起飞”;没有牵引车,师生们就挽起袖子,用马车拉着沉重的飞机在跑道上前行,寒冬里汗水浸透的棉衣转眼结成冰壳,手上的冻疮破了又结。
更严峻的考验来自战火的威胁。为躲避国民党军队的空袭,老航校先后4次辗转搬迁:从通化到牡丹江,从牡丹江到密山,从密山再回迁牡丹江,最终于1949年落户长春。每次搬迁都是一场“生死突围”,师生们用草绳捆绑飞机零件,用棉被包裹精密仪器,在枪林弹雨中守护着每一个“航空火种”。
就是在这样的绝境里,老航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短短3年零9个月,126名飞行员从这里毕业,24名领航员、410名航空技术人才从这里走向战场,成为人民空军的“初代脊梁”。1949年开国大典,老航校学员驾驶17架战机以整齐的编队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庄严检阅。他们向世界宣告:中国必将拥有强大的人民空军!抗美援朝战场上,老航校学员更是成为“空中尖刀”——李汉首创人民空军击落敌机的纪录,王海带领“王海大队”击落击伤敌机29架……他们用热血诠释了“为祖国飞行”的初心,也孕育出“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老航校精神,成为中国航空事业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
薪火相传:
航空大学在新时代铸就英雄摇篮
从东北老航校到空军航空大学,一条飞天航迹无限延伸……
2004年6月9日,长春的晨光中,空军航空大学正式组建——原空军第七飞行学院、长春飞行学院、空军第二航空学院三校合并,接过了东北老航校的旗帜,也接过了“为祖国飞行”的使命。从此,吉林这片土地上的航空教育,翻开了新的篇章。
走进如今的空军航空大学,处处能看到老航校精神的传承:教学楼里,“马拉飞机”的浮雕讲述着创业的艰辛;训练场上,学员们用“酒精代油”的故事激励自己刻苦训练。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里“群星闪耀”的成绩单——
从这里,走出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他带着“为祖国出征太空”的信念,在神舟五号座舱里写下“太空日记”;从这里,走出了王亚平等女航天员,为亿万孩子在太空授课,并播下“航天梦”的种子;翟志刚、费俊龙、聂海胜、刘伯明、景海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位航天员,几乎都从这里起步。他们的名字,刻在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丰碑上。
如何答好为战育人这张时代考卷,空军航空大学凝练出“砺志空天、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办学,综合培育英才,绘制出一所军队院校向战而行的奋飞航迹。该校把人才强军战略转化为发展规划和务实举措,确定了培养空中作战和指挥人才的重地,军事飞行理论的创新地、新质战斗力的孵化地、东北老航校精神的传承地、大国空军形象的展示地“一重四地”的办学定位,明确了飞行学员思想政治坚定、军事专业精湛、科学文化厚实、身体心理强健、战斗精神过硬5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从“培养飞行员”到“孕育航天英雄”,从“传承精神”到“孵化新质战斗力”,空军航空大学用实力证明:吉林这片土地,始终是中国航空事业的“人才高地”。
绚丽绽放:
蓝天盛会在开放中展示向新之势
2011年至2018年,空军在长春举办了7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2019年起,长春航空展与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同期举办,集中展示新时代空军“国之重器”,全景检阅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成就,共同打造彰显国家航空实力的重要窗口。在空军和各方强力支持下,活动规模一次比一次宏大、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平台作用更加凸显、惠民举措更加多样,得到全国各地观展者的赞誉。如今,此项活动已成为长春乃至全国的闪亮航空文化名片。
9月19日至23日,长春将迎来战鹰列阵、炫舞蓝天的壮观场面——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吉林这片承载着深厚航空底蕴的土地,将再一次因“蓝天盛会”而沸腾,也将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走进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展场恢宏大气,“三区联动、六馆辉映”的格局令人震撼。飞行表演区永远是最耀眼的舞台。空军“八一”“红鹰”“天之翼”3支表演队将轮番登场,把蓝天变成“流动的画卷”。静态展览区,百余型空军现役飞机、地面装备以及退役经典装备整齐排列。首次静态展示的歼-20,彰显着中国空军的强大实力;首次安排轰炸机编队通场,将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祖国空天力量的坚实可靠。
长春市还将航空展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让整座城市“沉浸在航空氛围中”。上千架无人机将在空中组成各种图案,点亮长春夜空;新民大街的航空主题街区,商铺摆放战机模型、墙上画满航空涂鸦,成为打卡热点;肆季南河的光影水幕秀,将战机飞行画面投射在水幕上,配合音乐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
吉林,将以开放姿态迎接各地宾朋共赴蓝天之约,共同见证吉林航空航天产业迈向新的征程。
东北老航校的精神仍在传承,空军航空大学的战机仍在起飞,长春航空展的掌声仍在回响。蓝天作证,白云为伴,吉林大地上的航空梦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