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畔,一声炮响,炸毁了坚实的铁路,改写了中国的命运。
东北告急!
中华民族告急!
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最早举起抗日大旗,号召全国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争得民族的解放与独立。
茫茫林海,皑皑雪原。在党的领导下,东北军民万众一心,汇聚在东北抗日联军这面赫赫战旗之下,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以坚定意志书写中国抗战史上的顽强篇章,铸就了“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东北抗联精神。
战旗猎猎映山河
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中,“杨靖宇支队”战旗迎风怒展,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近20秒的特写画面,令无数中华儿女心潮澎湃,更让吉林人民振奋自豪。
一面战旗,就是一部抗战史诗。
“杨靖宇支队”战旗,这面从吉林走出来的英雄旗帜,每一缕经纬里都承载着刻骨铭心的民族记忆,都诉说着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磐石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磐石赤色游击队,随后又改名、改编为磐石工农反日游击队、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
1932年11月,受中共满洲省委安排,杨靖宇化装成商人,来到磐石红石砬子山区寻找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用生命探寻民族解放之路。在磐石,杨靖宇整党整军。他将磐石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并带领这支游击队袭击日军铁甲车、击毙伪自卫团长高锡甲,取得4次反“围剿”等大规模战斗胜利。他和中共磐石中心县委以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为核心,先后领导指挥了磐石、伊通、东丰等24个县区的武装抗日斗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斗争的新篇章。
“杨靖宇将军来的时候,磐石的抗日斗争正处于低潮阶段,队伍处境艰难,士气十分低落。”吉林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忠实告诉记者,当时,有人主张撤到东满,有人主张就地解散。面对部队内部对于未来的迷茫,杨靖宇摆事实、讲道理,提出了著名的“灯芯”理论。听了杨靖宇的话,队员们豁然开朗,士气大增。
1933年9月,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即杨靖宇支队的前身。10月,杨靖宇率独立师主力南下,进至辉发河以南地区,开辟了更广阔的抗日战场。
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地抗日武装相继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他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得敌人心惊胆战,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黑土忠魂报家国
牺牲,是东北抗日联军队伍中经常发生的事。
一组数据显示:在残酷的斗争中,东北抗联从最多时3万多人锐减到最少时不足2000人,军级以上干部牺牲30多位,师级以上干部牺牲100多位。
孤悬敌后,敌我悬殊,是战是降?
东北抗联将士用鲜血和生命给出答案。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他们不惧艰难险阻、不惜流血牺牲,始终坚定执着、勇往直前。
“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视死如归,舍身报国,杨靖宇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39年秋冬之际,敌人对东南满地区发动了残酷的全面“讨伐”。面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形势,杨靖宇将军不走不躲,坚持在战场上与敌人短兵相接,用鲜血与生命,向侵略者宣告抗战到底的决心。1940年2月23日,孤身一人的杨靖宇被敌人包围在濛江县三道崴子密林中。他毫不畏惧敌人的威胁,毫不理会敌人的劝降,强忍饥饿和伤痛折磨,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壮烈牺牲,年仅35岁。
白山黑水,忠魂常驻,信念如铁。与杨靖宇一样,众多抗联将领选择血战到底。即便生命走到最后一刻,他们的信念也唯有一句话: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从内地赶赴东北抗日前线。站在哈尔滨的土地上,她豪迈抒怀:“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战斗中被捕。面对酷刑,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被敌人残忍杀害。
1935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李红光率部在辽宁桓仁五道沟遭遇日军伏击。李红光带头冲锋,子弹击中腹部,肠子流出。他用绑腿紧紧缠住伤口继续指挥突围,最终因失血过多牺牲,年仅28岁。
1940年,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五师师长陈翰章在小孤山被日军包围,中弹后仍坚持指挥,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7岁。日军割下其头颅,悬挂在敦化城头示众,直至1946年才被家乡人民迎回安葬。
…………
翻开东北抗联英雄谱,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王德泰、赵一曼……这些名字,早已凝固成人们心中最壮烈的精神刻度。14年抗战艰苦卓绝,东北抗日联军一刻也不曾缺席。
今年9月14日,承载着英雄记忆的“杨靖宇支队”战旗,回到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回到这片它战斗守护的黑土地,在吉林大地奏响传承红色基因的激昂乐章。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今天,“九一八”的警报声再次响彻城市上空,这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新时代的出征号角。它时刻警示我们——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