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任胜章)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工程”重点专项,“东北地区春玉米、大豆、粳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现场观摩会在乾安举办。500余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农业代表齐聚一堂,共探粮食增产新路径。
本次活动由省农业科学院主办、乾安县政府协办,以“展示技术成果、强化技术赋能、助推产能提升”为目标,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的形式,集中展示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模式在玉米、大豆等主粮作物上的应用成效、省农业科学院最新科研成果及乾安县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进展,为半干旱地区粮食生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方案。
观摩首日,代表们走进遐野滴灌设备公司和大遐畜牧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实地察看滴灌设备和农机展示。在示范基地主会场,省农科院副院长王雷表示,该院自2024年起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经费,在全省建设单产提升示范基地,集成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种植模式。
乾安县副县长于振军介绍,作为农业大县,乾安自2006年起试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采用该技术的玉米亩产从1200斤提高到1600斤,每亩节水26吨、增收约260元,实现水资源利用率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观摩现场,大遐畜牧场党委书记刘子良分享了牧场在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培训环节,省农科院研究员刘慧涛就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专题讲解。代表们分组深入田间,观摩智能滴灌、水溶肥与降解地膜应用、秸秆还田等技术展示,专家现场答疑,互动热烈。
代表们还前往赞字乡父字村,考察了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
此次观摩,集中呈现了吉林省在主粮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与推广领域的突出成果,进一步搭建了跨区域技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优质平台,为吉林省“千亿斤粮食” 产能建设工程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