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月彪 记者尹雪)初秋的白城市洮北区,连片的草地绿浪翻涌,空气中弥漫着牧草的清香。8月末以来,洮北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牧草收割打包季,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机械轰鸣,割草机、搂草机、捆草机协同作业,奏响了一曲热闹的“草原丰收乐章”。
在洮北区镇南种羊场,割草机率先“上阵”,车轮驶过之处,茂盛的牧草应声倒下,被整齐切断;经过几日晾晒后,搂草机把收割的牧草聚拢成条;最后,捆草机登场,把牧草压实、捆扎成一个个紧实的草捆,错落排列在草原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秋日丰收画卷。
在这里做了6年牧草经纪人的邰金贵是这片草原的“老熟人”,“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打草效率大幅提升。短短几天就能完成过去1个月的工作量。”邰金贵说。
“这几年雨水充沛,牧草长势好、品质高,种类丰富,包括野生苜蓿、碱草、五花草等,作为牲畜的‘口粮’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邰金贵介绍,今年亩产量能达到300斤,一吨能卖600元左右,远销大连、上海、天津、河北等地。
在白城市洮北区“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区域内,人头攒动,大型装草车、叉车往来穿梭,一捆捆牧草整齐码放上车,一车车优质牧草正陆续运往各地的牧场和养殖户家中,为牲畜安全越冬提供有力保障。
洮北区现有草原总面积22.19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11.72万亩,人工草地1.77万亩,其他草地8.7万亩。近年来,洮北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力度,实施了围栏封育、禁牧管理、补种优质牧草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植被覆盖度和产草量显著提高。
“我们今年一共实行草原围栏封育2.99万亩,种草4.38万亩,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效果非常显著。前几年草原覆盖率是65%,现在基本上能达到70%左右。牧草产量逐年增加,草的质量也在提高。原来一亩地产100斤左右,现在能达到300斤。”洮北区草原站正高级畜牧师付宪茹说。
从生态修复守护草原底色,到牧草产业带动百姓增收。洮北草原的蜕变,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更展现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活力。洮北区的草产业正以蓬勃之势,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