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社会

斑马线,既是保障行人安全的重要设施,也是衡量城市交通文明程度的直观标尺。近日,记者实地走访长春市多个路段,发现“车让人,人守规”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抢行情况仍不容乐观——

斑马线上看文明

本报记者 吴茗 于悦 马贺

在飞跃路一处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礼让行人的车辆少之又少。

部分行人在人行横道信号灯为红灯时仍强行通过斑马线。

斑马线上,老人与儿童过街尤为困难。 (本栏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于悦 吴茗 摄)

在临河街与珠海南路交叉口附近,行人需在斑马线上长时间等待才能通过马路。

长春市飞跃路一处斑马线上,10分钟内数十辆车经过,主动礼让行人的车辆仅为个位数。行人在车流间隙中谨慎穿行,有的行人无奈地站在路边,待没有车辆时才能安全通过斑马线。一位在路边等待过马路的老人说:“有的车看到行人不仅不让,甚至鸣笛加速。”附近居民小张表示,这里是两个小区的主要进出口,不仅车多,过马路的居民也多,但由于没有红绿灯,此处斑马线礼让行人的车辆很少。

类似情况在光谷大街同样存在。行人大多选择无车时通过斑马线,有时甚至出现行人在斑马线中间驻足等待,十余辆车均未让行的现象。附近居民表示,他们宁愿多走一段路到有红绿灯的斑马线过街,那样更安全。

临河街往浦东路方向车流不断。一对中年夫妇在斑马线前犹豫——妻子刚迈出一步,就被丈夫拉回,一辆轿车从他们面前疾驰而过,其后十余辆车均未减速。此时,斑马线一侧已聚集了六七位等待通行的行人。在海口路路段,一位女士在斑马线前等待了1分23秒才得以过街。继续往北,三位行人过马路时,仅有一辆机动车主动停下,摩托车和电动车则依旧穿行,甚至从行人中间驶过。在另一处斑马线,四位老人和两位年轻人同样经历“漫长等待”。

更令人担忧的是“礼让不同步”:一辆轿车主动停下,相邻车道的车却未减速,导致行人险些被撞。伴随刺耳的刹车声,一场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才得以避免。“这叫‘鬼探头’,在斑马线上极易出事,有时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一位老司机表示,他经过斑马线时总会提前减速。

“临河街信号灯多、斑马线密、车流大,前车如急刹易导致追尾。”车主陈先生说,他曾因未礼让被罚,如今格外谨慎。记者在该路段蹲守近一个半小时,发现近七成机动车未礼让行人。电动车、摩托车频频在斑马线上高速穿行,极少减速避让。早晚高峰期间,不礼让现象更为严重。市民李阿姨每天早晚接送外孙上下学,临河街路段是必经之路,她表示每天过马路都心惊胆战,但也实属无奈。

斑马线乱象并非单方面由车辆造成。记者观察到,不少行人边看手机边慢行、讲电话忽视路况、戴耳机过街,甚至为图方便不走斑马线、直接横穿马路。

在卫星路上,一位低头看手机的女士因未注意信号灯转红,缓慢过街迫使出租车急刹,引发后方鸣笛。车主孙先生抱怨:“早上赶时间,遇到行人像散步一样,实在着急。”许多司机反映,部分行人不看信号灯,随意摆手即过,使得信号灯形同虚设。这类行为反过来削弱了驾驶者的礼让意愿,形成恶性循环。

“电子眼”有效规范

但文明尚未成自觉

在飞跃路欧亚卖场停车场出入口,斑马线处设有红绿灯,人、车按信号通行秩序良好。司机周师傅是附近居民,他表示,该处人、车流量大,但有信号灯规范,交通有序。飞跃路与汇集一街交会处同样设有红绿灯和斑马线,周边商场、居民区和小型商铺密集,过街行人众多。记者观察发现,车辆基本按信号行驶,行人多数遵守指示,但仍有电动车闯红灯。一位带孩子的女士表示,这里以前没有红绿灯,过马路有些困难,主动让行的车辆不多,且此处车速较快,过马路的行人中又有很多是老人和小孩,十分危险。“后来有了信号灯好了很多,车辆不会与行人抢行,但还是有不少行人闯红灯,挺危险的。”

记者发现,在设有电子警察的路口,机动车礼让率显著提高,而无监控处则基本依赖自觉。一位出租车司机坦言,探头拍的是罚单而非文明。“有摄像头就让,没有就不让,只能说明外部约束有效,但城市文明不能单靠强制力维系。”这位出租车司机表示,真正的转变需从“双向礼让”开始:司机减速挥手示意,行人快速通过、不停留。

破局需双向奔赴

文明养成任重道远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机动车不礼让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车主上班赶时间不愿让,有的担心“让行反遭追尾”,有的对“低头族”无可奈何,外卖骑手则直言“订单超时扣钱,没法减速”。而行人也自有道理:作为弱势一方,理应在斑马线上享有优先通行权。

“车让人”已是法定义务,为何仍难落地?约八成受访市民认为,驾驶员素质有待提高,而不少司机则表示,部分行人将“车让人”视为特权,慢行、闯红灯等行为削弱了礼让的积极性。而冲突的背后,实则是规则意识的弱化与长期行为习惯之间的断裂。

长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强调,斑马线是行人安全的“生命线”,任何不文明行为都会多层次破坏交通秩序。目前,对机动车经人行横道未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依法处以记3分、罚款100元或警告。交警部门在重点路段、无信号灯斑马线处安装了自动抓拍系统,精准识别并记录不礼让行为,自动生成罚单。同时,在高峰时段和重点路口开展常态化巡逻与专项整治,对不礼让的司机和闯红灯的行人现场处罚并教育。

记者手记

如何让斑马线真正成为城市的“安全线”与“文明线”?这既离不开交通信号的合理设置、监控设施的完善配套,也离不开每一位交通参与者规则意识的提升。行人与驾驶员的双向奔赴、互谅互让,是斑马线前文明通行的关键。唯有双方共同尊重规则、共建交通文明,才能在每一个路口汇聚成温暖而有序的文明之流。然而,从强制约束到自觉习惯,这条文明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