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婷 丁美佳)新学期伊始,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依托“法治副校长”机制,走进船营九小解放西路联合学校,以“预防校园欺凌”为主题开展普法活动,通过情景剧演绎、法条解读、口诀教学,让法治知识鲜活落地,为学生筑牢安全防线。
课堂开场,一场还原校园欺凌场景的情景剧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受害者”被挑衅、抢书包、拍丑照,引发台下热议:“这只是打闹吗?”。法治副校长当即明确回应,此类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三条解读,强调施暴者可能被送入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未成年’绝不是违法的‘免罪金牌’”。
随后,法治副校长拆解校园欺凌的“多副面孔”:不仅有推搡、殴打等身体暴力,还有嘲讽、孤立排挤等精神伤害,一番解读打破了学生对“欺凌=拳打脚踢”的单一认知,让大家正视欺凌的全方位危害。
课程尾声,法官编创的法律口诀更让知识点“好记好用”:“推搡嘲笑属欺凌,录像取证要冷静,告诉老师和家长,报警热线要记明,情节严重会判刑,对人对己都留情。” 学生们纷纷点赞。
据了解,船营区人民法院将持续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以法为盾守护校园安宁,助力青少年在法治阳光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