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吉林高质量发展瓶颈,必须坚持交通先行。9月28日,沈白高铁与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正式通车,这是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进程中的大事,是补齐区域交通短板、构建高效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要事,必将为畅通区域经济循环、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路通则兴,一通百通。对于区域发展而言,沈白高铁与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的开通,对内拉近了东北和京津冀经济圈的时空距离,促进京津冀地区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东北腹地延伸,增强了区域产业协同能力,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对外强化了我国与东北亚区域的互联互通,为国家战略实施和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关键交通支撑。对于我省而言,这是一次交通能级的跃升,必将激活路衍经济、枢纽经济与物流经济蕴藏的发展潜力。依托双通道形成的运输网络,沿线城市一方面能够实现人参、医药、农副产品等特色产业的规模化输出,为开拓全国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资源要素的加速流动,进一步催生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沿线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文旅资源得到全面开发利用,“交通线”真正转化为“经济带”指日可待。
这是助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引擎”。沈白高铁的开通,开启了“高铁+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彻底打破“旅长游短”瓶颈;G331则以1240公里的绵长脉络,串联45个3A级及以上景区,成为展现边境风情的“慢游廊道”。双通道的串联效应实现了长白山天池的生态奇观、高句丽文化的历史底蕴、延边风情的民族特色等分散的优质文旅资源“珠联璧合”、优势互补。沿线各地要抢抓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在推动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业态加速升级上下功夫,在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产品供给多元化等方面做文章, 形成“交通带火旅游、旅游反哺交通”的良性循环,推动沿线文旅产业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发展”转型。
这是稳边固边、兴边富民的“加速键”。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为边境沿线各族群众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亲情往来提供极大便利,更能够直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挖掘双通道为周边带来的辐射效应,将沿边地区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通过释放边境旅游发展活力,让边疆的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成为“致富资本”,推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相关产业经济蓬勃发展,不断提升边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我省边疆地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边疆稳定奠定坚实的经济与社会基础。
这是沿线城市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沈白高铁与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的开通,推动通化、白山等城市实现了从交通“边缘”到区域“枢纽”的历史性转变。这种定位的重塑,不仅提升了城市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让城市发展的活力与潜力得到进一步彰显。沿线多个传统工业城市要抓住、用好这一契机,借助交通优势与文旅资源,加速向现代旅游城市转型,让昔日的“工业重镇”展现出开放、时尚、宜居的新形象。还要推动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吸引更多游客驻足观赏的同时,吸引更多人才在这里创业奋斗,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