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贯吉林东部边境、绵延1240公里的G331吉林段早已超越“交通通道”的单一属性,以“公路即风景、沿途即景区”的创新实践,成为串联吉林边疆生态、文化与文旅发展的“黄金纽带”,在东北大地奏响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强音。
从功能价值来看,它是打破山海阻隔的关键动脉,让边疆地区的可达性大幅提升;从景观价值来看,它更像一条流动的壮美画卷——86%的森林覆盖率让行车途中宛如穿行“天然氧吧”,沿线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湿地公园被尽数串联,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火山地貌的独特奇观、界江两岸的秀丽风光随路铺展,随手一拍皆是北国盛景。而数十处小型观景台更让“登高俯瞰鸭绿江风光、远眺长白山余脉”成为游客触手可及的体验,真正实现了“在路上”即“在景区”。
文化底蕴的注入,让这条公路具有了灵魂。G331吉林段的文化景观“随路分布”:高句丽遗址的斑驳城墙、渤海国遗迹的千年夯土,在公路沿线静静诉说着古代边疆的繁华过往;鸭绿江畔,渔猎人家撑船撒网的原生态场景不时映入眼帘,这份未经雕琢的生活气息,比人工景区更加动人。它以路为媒,将千年古迹与民俗风情熔铸于沿途风光,让游客在自驾途中既能饱览自然之美,也能触摸边疆的历史文脉。
更重要的是,G331吉林段为吉林边疆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它不仅打通了文旅资源开发的便捷通道,让“自驾边境线,尽赏北国景”从愿景变为更多游客的选择,更以文旅融合的模式激活了边疆的生态、文化与经济潜力——既让优质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走出去”,也让游客与发展机遇“走进来”,成为推动边疆繁荣、增进区域活力的重要引擎。它以创新实践证明,交通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能让“路”成为风景本身、成为发展纽带,更能让边疆的价值被看见、被珍视,持续绘就吉林边疆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冯健男 本报记者 石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