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秋菜开始售卖。新鲜的白菜、大葱、土豆等秋菜扎堆亮相,市民挑菜询价、菜农卸货叫卖,这份独属于北方的“仪式感”正式拉开帷幕。
秋菜点热闹与冷清并存
“葱和土豆咋卖呀?”“大葱20元一捆,土豆10元一袋!”早上7点,记者来到长春市朝阳区湖光路秋菜点,只见秋菜摊位一字排开,吆喝声、问价声此起彼伏。菜农麻利地卸车、码放,土豆、大葱、白菜堆成了小山,不少市民穿梭在摊位间,精心挑选着心仪的秋菜。
一位大爷拉着小车,指着一个摊位上的白菜告诉记者:“这核桃纹的白菜炖粉条最好吃!”问价后,他表示自己先不买,要观望一下行情。“这个白菜挺好,6毛钱一斤好像和去年差不多,今天才第一天,我再去别的秋菜点溜达溜达看看价格,不着急买。”
在桦甸街秋菜点,除了白菜、大葱、土豆这秋菜“老三样”外,地瓜、山药、萝卜、芥菜、粉条等“小众秋菜”备受青睐,摊位前不时有市民驻足询价。“粉条7块钱,宽的细的一个价。”一位阿姨挑了两捆粉条装进小车,她告诉记者:“粉条好存放,我去年就是在秋菜点买的粉条,炖菜特别好吃,今年我最先买的就是粉条,别的菜我再看看行情。”
与前两处秋菜点相比,新区佳园路秋菜点则有些冷清。出摊的菜农寥寥无几,来买秋菜的市民更少。“去年这个秋菜点就不咋热闹,可能附近新小区比较多,而且楼房也没有囤秋菜的地方。”来自德惠的菜农王伟看着冷清的街路有些发愁,“我才拉来一车地瓜,一早上了就几个人问价,希望过一阵人能多点。”
菜价仍有波动,市民观望为主
“地瓜有两块的有三块五的,看你喜欢吃甜面的还是喜欢吃烤地瓜那种,土豆一块二。”在汽开区明达路秋菜点,市民刘艳红正在挑选地瓜。“先一样少买几个尝尝,好吃再来买。土豆这个价格可不便宜。”听到她有些犹豫,摊主自信地说:“这土豆绝对好吃!不好吃你给我送回来,我给你退钱!”刘艳红笑着掂了掂手中的土豆,“你这话说得敞亮,那我就信一回。”
随后,记者来到奔驰路秋菜点,这里比前几个秋菜点热闹许多,道路两旁都是摊位,很多摊位前都围满了人。来自德惠的菜农吴阿姨表示,自己和儿子昨天就来了,就为了抢个好位置。“昨晚就在车里睡的,早上四点多就开始摆菜,大家基本都是这样。”
住在附近的居民王秀清每年都会囤秋菜,今年她也早早来秋菜点看行情。“这个大葱8毛钱一斤,还行吧。”当记者问她觉得这个价格怎么样,她摇摇头说:“现在太早了,价格还不稳呢,不好说贵了还是便宜,而且买秋菜最关键的是菜好,菜质量好能搁住,贵点也值。”
走访了长春市多个秋菜点,记者发现秋菜上市首日,菜价还不稳定,同一秋菜点不同摊位的价格略有不同,不同城区的秋菜点价格也不一样。市民普遍持观望态度,多以“少量尝鲜”为主,不少市民表示,要等几天后再大量采购。菜农们也理解市民的谨慎,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争取更多的“回头客”。
规范管理+暖心服务:秋菜市场井然有序
今年,长春市在全市范围内设置秋菜临时销售点位86个,主要分布在次要街路、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及便民早市周边,既方便市民就近采购,又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与此同时,长春市明确了秋菜销售管理标准:不得占用机动车道经营;垃圾需自产自清、集中存放;不得销售服装鞋帽、热加工食品等与秋菜无关的商品;不得使用扩音设备,避免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每个秋菜点都设置了秋菜市场便民服务站,内有应急药物、烧水壶、微波炉和修车工具等,为菜农提供贴心服务。且每个秋菜点附近均有公共卫生间,方便菜农和市民使用。一些秋菜点还放置了多个宣传展板,上面标注着不同秋菜的营养价值和储存方式。
秋菜上市首日,虽未迎来“囤菜高峰”,但市民对新鲜秋菜的期待、菜农对销量的期盼,已在街头巷尾悄然升腾。随着后续供应增多、价格趋稳,这场“秋菜盛宴”将迎来更热闹的景象,让丰收的喜悦在市井烟火中持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