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近期,一系列金融政策加速落地,持续撬动服务消费供给,更好满足居民服务消费需求,支持消费新生态。
近日,家住广东东莞的蔡先生贷款10万余元购置了家居家电,在享受财政贴息后,省下了1000多元利息支出。他告诉记者:“我全程一键操作,银行系统自动识别出交易为家居家装消费场景,当时就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近期,商务部等9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19条举措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其中,在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方面,特别提出“开展重点领域消费贷款贴息”。
记者了解到,随着9月《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落地,金融机构用好用足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不断优化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一系列消费政策引导下,我们全面启动系统改造、产品服务流程优化等相关工作,认真推进政策落地实施,在需求端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动能。”中国建设银行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消费信贷处处长杨哲介绍,截至9月末,该行已签署财政贴息服务协议的客户超60万户。叠加国补、地方补贴等多种消费政策助力,该行9月末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近三成。
挖掘消费潜力,一方面要助力消费者“省钱又省心”,另一方面要提升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环境。
会撒娇卖萌、可陪伴聊天、能巡视预警……智能机器狗正从专业领域向大众市场延伸,尤其吸引注重新鲜体验的消费者。
“今年以来,我们的阿尔法机器狗销量增速超过100%,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金融支持。”南京蔚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李恔告诉记者,建设银行给企业授信1000万元的信用贷,并已连续两年续贷,有力支持了企业经营周转和产品迭代。
近年来,各家银行从供给端发力,扩大高质量信贷供给,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的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促进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全国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5.3%,较年初新增1642亿元。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前7个月的新增贷款,较去年全年多增630亿元。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供给,离不开政策激励。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并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扩大到8000亿元,有助于支持扩大高质量服务消费供给。
“目前,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近600亿元,涉及经营主体近4000家、贷款5700多笔。”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杨虹在此前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体教育、旅游领域等项目近100项,签订贷款合同约119亿元。
为持续增强消费领域资金供给能力,中国人民银行还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拓宽资金来源。今年前7个月,汽车金融公司等发行金融债券215亿元,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484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学勇认为,作为连接政策、市场与家庭的重要纽带,金融正立足工具创新,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与引导消费结构升级的双重作用,为扩大消费总量与提升消费质量提供坚实支撑,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消费领域。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