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夜间,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停机坪星光点点,长春边检站执勤一队民警将护照交还本轮勤务最后一名入境旅客,轻声道:“祝您在中国旅途愉快!”这温情一幕,是中国出入境政策优化后“China Travel”(中国游)热潮的生动缩影,更是长春边检站以“边检+文旅”模式护航吉林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高效通关畅通跨境出行
“从下飞机到走出边检大厅,只用了 15分钟!”9月下旬,韩国游客朴先生一家首次从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口岸入境,高效通关让他对中国之行的第一印象格外深刻。这一通关体验的背后,是长春边检站以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打造的“高速通关网”。
9月22日10点30分,入境大厅生物信息前置采集区的旅客正有序完成指纹、面部信息录入,这一“提前办”举措将通关环节耗时压缩近半。长春边检站在入境卡填写台设置中、英、韩三语指引牌,多语种服务随时协助,让外籍旅客不再为“填写难题”犯愁。“以前最怕填入境卡,现在有专人指导,几分钟就搞定了。”韩国游客金女士点赞道。从“纸质填报”到“电子化辅助”,从“单一通道”到“分类专办”,长春边检站用细节服务让“便捷”可感可知。
深夜的口岸大厅依旧忙碌。9月22日,一架载有200余名旅客的国际航班降落,民警迅速启动“高峰时段应急预案”,开通全部查验通道,保障旅客即到即检、有序通关。“无论航班多晚,我们都确保‘人等航班’而非‘航班等人’。” 执勤一队民警李阳阳说。
对话世界传递文化品牌
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入境大厅的“文旅服务区”,民警手持《吉林旅游指南》向外籍游客介绍着长白山天池的变幻之美 ——“从长春出发3小时可达,湖水会随天气变色,像块神奇的蓝宝石!”
近年来,随着中国持续拓展免签“朋友圈”,长春凭借日益提升的文旅开放度与国际化水平,成为越来越多外籍游客入境吉林的首站。长春边检站将服务触角延伸至跨境旅游全链条,让边检大厅成为展示吉林魅力的“第一展台”。
该站建立了精通英语、韩语、俄语等5种语言人才组成的青年服务队,移民管理警察既是引导员,也是“文化讲解员”。“我们不仅要帮旅客顺利通关,更要让他们带着对吉林的好奇出发。”服务队队员朴诗瑶说。服务队整理了“吉林必去景点”“特色美食地图”等资料,用多语言讲好“吉林故事”。
长春边检站还主动对接长春市文旅部门,将免签政策解读、旅游线路推荐纳入入境服务流程。“免签政策让我们说走就走,边检民警的介绍让我们知道该去哪里,这样的中国太有吸引力了。”得益于政策宣传与服务配套,越来越多外籍游客从这里走进吉林、爱上中国。
温情服务彰显人文关怀
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该站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全程陪同;遇有航班延误、旅客滞留等情况,民警主动提供饮用水、食品,协调休息区域;还有民警自学急救知识,以备旅客突发不适时能及时援手。“我们既是国门执法者,更是服务群众的践行者。”执勤二队副队长许方英的话语,道出了边检人的职责与追求。
在保障口岸安全高效通关的基础上,长春边检站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提升服务效能的新路径。该站主动走访驻地政府、海关、口岸办等部门,召开警政企联席会议,广泛征求在优化边检查验流程、助力企业便捷通关、服务高校国际化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建立“边检+出入境+N”警务协作机制,推动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为更好服务吉林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搭建“快车道”。
从“守国门”到“促开放”,长春边检站的工作理念在文旅警务实践中愈发清晰,“移民蓝”成为护航“文旅热”的坚实力量,用高效通关加速国际交流,以温情服务厚植中外情谊。如今的国门口岸不仅是出入境关口,更成为串联“China Travel”热潮的重要节点,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持续释放开放活力,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搭建“空中桥梁”,让世界看见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