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3版:要闻

“零基”改革争先破局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省财政厅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财政保障体系

本报讯(记者曲镜浔)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重要部署后,吉林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将其列为重点改革专项。省财政厅坚决贯彻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坚持问题导向,把改革部署转化为财政工作具体举措,组织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推进改革。

近一年来,全省财政资金资产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一体化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对各领域战略重点的支撑作用持续凸显,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资源配置是改革的核心,据了解,省财政厅以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坚持破旧立新,通过统筹安排、拼盘使用、错位配置推动有限财政资源化零为整,实施“四个统筹”重构资源配置新机制。在统筹“四本预算”构建全口径预算管理格局上,将财政收入组织摆在突出位置,今年1-8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5%,增幅居全国前列;同时推动高位统筹,整合形成35项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超650亿元,深化政府性基金预算改革以促进土地出让可用收入恢复增长,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市县全覆盖,精细编制社保基金预算突出民生优先。统筹财政与非财政资金方面,加强非财政性资金管理,制定非财政拨款资金管理办法,明确10项盘活举措,2025年非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同比增长4.2%,结转结余资金安排预算同比增长227.7%。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将省级资金结转年限由2年改为1年,盘活“趴账”资金优先保障财政运行与民生。统筹财政性资金资产资源,开展资产资源管理质效三年攻坚,1-8月全省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同比增长102.7%,有力支撑财政平稳运行。

改革向纵深推进,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成为重中之重。省财政厅坚持从零出发,全面打破“基数+增长”模式,聚焦“三个维度”打造预算编制新模式,积极构建“1+1+N”零基预算制度体系。聚焦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按公共服务、公用事业、产业发展和要素支撑四类审核编制支出清单,取消彩票公益金省级部门分成用于民生领域专项资金,35项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与“项目自上而下的谋划机制”紧密衔接。聚焦基层财政运行保障,坚持“三保”是“头保”理念,建立预算提级“一年双审”机制,完善收支两张清单覆盖市县11大类60项收入、21大类201项支出,严肃财经纪律,筑牢“六严”管理基调,强化省级统筹,并设立“三保”困难系数,1-8月省对市县财力补助同比增长11.5%。聚焦部门政务能力提升,“有保有压”安排预算,人员经费据实核定,公用经费实行定额并动态调整,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分别压减11%、19%;部门项目支出分21大类编制,剔除刚性支出后省级项目预算同比压降10%。

为补齐预算管理短板,省财政厅强化“五项管理”构建科学管理新体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健全预决(结)算评审制度,年初以来,省本级项目综合审减率达10.3%,推行“专项债券+市场化融资”模式实现防风险与促投资双赢。强化国库资金管理,动态匹配收支,专账管理“三保+”及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46项惠民惠农补助直达百姓,严控暂付款使余额较上年初压降5.1%,并建立应急周转金机制。完善政府采购管理,构建“1+1+3+14”改革体系,推动集中带量采购、搭建电子化监管平台,建立采购结果反馈预算编制机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1+N”制度体系与市县财政评价体系,覆盖25项指标以推动资源配置从“合规”向“增效”转变。加强数字财政建设,统一数据标准、整合业务功能,搭建智能报表平台形成财政运行全景画像,提升数智化水平。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