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T07版:新时代 新报答

长春 一座“青春之城”的成长报告

本报记者 孟凡明 孙红丽

长春持续推动城市更新,让“城市空间”充满青春。图为长春畅通的路网体系。

傍晚时分,人民广场的灯光亮起,川流不息的车流彰显出长春的发展活力。

长春拥有较为完善的汽车产业体系,且自动化率越来越高。

长春着力打造百亿级航空航天及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活力四射的长春,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的“逐梦舞台”。

蝶变升级后的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出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

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吸引了近百万人次前来观展,已经升华成一张“永不落幕的城市名片”。

何为青春之城?长春,正以它的实践给出一个超越城市年龄的答案。

长春的青春,是产业赛道上奔涌的“新质生产力”,是历史街区里萌发的多元文化新芽,是城市更新中“留白增绿”的从容智慧,更是无数青年于此奔赴、于此扎根的坚定选择。

在时代的浪潮中,这座多元包容,年轻时尚,充满活力的青春之城,始终以一种内在的、持续焕新的状态和蓬勃的生命力,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东北答卷。


产业“破茧”:

老基地长出“青春枝”


走进长春一汽解放工厂,清晨的阳光洒在厂区道路上,一群没有驾驶室的“钢铁侠”正有序穿梭——它们就是一汽解放最新落地的L4级厂区物流无人车。这些“不喝油、不喊累”的家伙,正用精准操作重新定义物流行业。

这一幕,正是长春传统产业“破茧重生”的生动缩影。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变革浪潮,长春推动一汽集团按下转型“快进键”:中国一汽旗下的红旗繁荣厂区,焊装车间自动化率达到100%,涂胶自动化率达到97%,总装自动化率达到30%,均位于行业领先水平。今年上半年,红旗品牌销量突破22.5万辆,同比增长19.2%;解放新能源中重卡的销量则达到292.7%的爆发式同比增长。长春已逐步成为东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桥头堡”。

不止于整车制造,长春还围绕汽车产业链构建“热带雨林式”发展生态。一汽弗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一环落子长春。全市拥有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千余家,大陆、纬湃、本特勒、李尔等世界百强零部件领军企业以及富维、富奥、富晟、旭阳和吉通等本地骨干配套企业,助力长春形成了涵盖动力系统、车身系统、汽车电子、底盘和新能源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汽车产业的“二次创业”,是长春产业活力最鲜明的注脚。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长春着力构建“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崛起、未来产业培育,全力竞逐新质生产力赛道,让老工业基地的“钢铁筋骨”里,注入了青春的“创新血液”。

在传统产业“焕新”成为发展“压舱石”的同时,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城市青春动能的“加速器”。一个个极具长春特色的新赛道,为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打开了更大发展空间。

在长春新区,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大楼里,一群年轻科研人员正在设计新一代卫星。2015年,这家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孵化的企业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商用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开创了我国商业遥感卫星应用的先河。如今,“吉林一号”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已超过100颗,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光电信息产业竞逐尖端,技术、产品持续上新,“首个”“首创”风起云涌。长春紧盯“芯、光、星、车、网”五大重点领域,全力推进集成电路高端化发展、激光及新型显示与照明规模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融合化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汽车电子智能化发展,以“光”筑梦,加速打造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百克生物的水痘减毒活疫苗自上市以来批签发量近亿剂次,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康宁杰瑞的地舒单抗注射液和重组人促甲状腺素注射液成功获批,填补国内市场空白……龙头企业带动夯实全市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基础,新业态新技术新平台孕育成长。

此外,长春还着力打造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百亿级航空航天及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全市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多点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青春”,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绽放。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长5.7%,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数量同比增长13.9%,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5.6%,“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较去年末增长25.7%。


城市“焕颜”:

古风貌绽放“新芳华”


周末的新民大街上,身着汉服的女孩在打卡拍照,街角的“时光邮局”里,游客正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咖啡馆的落地窗前,创业者们讨论着项目方案——这条曾见证长春百年变迁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今因“活化利用”成为城市活力的“新地标”。

城市更新,于长春而言,从来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文化与生活的“融合”。这座城市以“绣花”功夫梳理城市肌理,让老街区焕发青春气息,让人居环境充满“年轻质感”,让每一位市民都能触摸到城市的“温度”。

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让长春的“城市记忆”有了青春表达。8月第二个周末,长春市新民大街“一键切换”成“步行街”,“新民市集”开市迎来火热人气,“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化身开放、共享、有趣、带感的“市民会客厅”。

不仅是新民大街,长春对春明街、北京大街西等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性改造,在保留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植入文创、潮玩、“非遗”体验等新业态,让沉睡的历史资源成为吸引青年的“磁石”。

作为长春首个建成运营的历史文化街区,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在4.5万平方米范围内完整保留了百年折中主义建筑风貌,通过“修缮17栋+新建9栋”的活化模式,既守护了城市记忆,又注入了现代活力;位于春明街的“这有山”文旅综合体,依托地形打造“山地景观式”商业空间,将20世纪80年代的老厂房改造为沉浸式体验场馆,如今已成为全国知名的“青年打卡地”;伪满皇宫博物院周边的“东御街”,通过还原历史街巷格局,引入满族剪纸、东北皮影等非遗店铺,让游客在逛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历史街区活化利用的同时,长春持续推进的城市更新行动,正在激活城市的存量空间、重塑消费场景、变革发展方式,释放内需潜力。

9月19日至23日,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以99.6万人次的观展盛况震撼收官。这场“硬核科技+激情文旅+暖心服务”的蓝天盛宴,已从一场阶段性盛会,升华为一张“永不落幕的城市名片”。

以航空展为契机,中国国际航空博览城和蓝天公园相继建成开放,打造了新的城市地标。

一座城市的更新,是一代人的奔赴。长春以青春之名,定义城市风格。

宜居环境的“迭代升级”,让长春的“城市空间”充满青春活力。从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城市绿肺”,到伊通河生态廊道的“城市项链”,长春不断拓展绿色空间,截至2024年底,长春已有368处口袋公园遍布城市角落,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愿景照进现实。

在城市“里子”工程上,长春从不吝啬投入。在“走遍长春·情暖春城”行动中,全市制定了11类问题整治标准,让硬件升级与治理创新同频共振。朝阳区四六一住宅小区内,屋面防水翻新、自来水内网更换、供热内网更新、道路翻新、草坪铺设,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升级;南关区明珠街道红光小区,楼梯间重新刮上了大白,外墙喷刷了涂料,困扰居民多年的雨水倒灌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老旧小区温暖蜕变的背后,是长春把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的务实举措。

“面子”“里子”两手抓的同时,长春还通过展会经济的“东风”,让城市的青春活力持续“出圈”。连续举办21届的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不仅成为全球汽车品牌展示的“舞台”,更成为青年了解汽车文化、体验智能科技的“窗口”;长春消夏艺术节每年吸引八方游客,草莓音乐节、青年戏剧节等活动让城市的夏夜充满青春气息;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更是将“冷资源”变成“热经济”,青年冰雪运动员、滑雪爱好者齐聚长春,让“冰雪之都”成为青春的“竞技场”。

活力不断涌现,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这座城市,正以“绽放的青春”,温暖每一位市民、迎接每一位来客。


人才“扎根”:

新沃土滋养“年轻态”


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今年年初以来,长春市级领导两次深入校园“站台”讲解,从创业扶持到安家补贴,从平台搭建到成长通道,一项项暖心政策释放出“顶格引才”信号,点燃了学子们扎根长春、共建春城的热情。

“留在长春,不仅因为这里有就业补贴,更因为这里的人都在‘往前跑’,这种氛围让我觉得有奔头。”吉林大学硕士毕业生李利君通过“五优”服务进校园活动进入了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我成功申请了长春市的E类人才,在医疗、旅游等方面都有一些优惠。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让我在就业初期轻松起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工作,也坚定了我留在长春发展的决心。”

近年来,长春以“求贤若渴”的态度、“筑巢引凤”的举措,从“政策留人”到“情感留心”,让越来越多青年人才选择在这里“扎根发芽”,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生力军”。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青年人才搭建“逐梦舞台”。长春先后成立了东北首家人才服务局、首个国有人才集团,系统实施“百万大学生来留长”工程,制定《高校毕业生“百万集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出台《长春市高校毕业生来(留)长系列优惠政策》等,通过精准施策与靶向服务协同发力,构建了立足长春、覆盖全省、面向全国的青年人才引聚模式,逐步形成了人才集聚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近3年,长春累计引进各类人才23.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同比增长显著,连续5年留长大学生超过10万人,连续8年实现人才净流入,人才总量突破158万人,人才净流入态势持续巩固,越来越多青年把“家”安在了长春。

干部作风的转变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现在到政府部门办事,效率高多了,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很好。”这是许多企业和市民的共同感受。政府部门推行“店小二式”服务,企业“传帮带”文化助力青年成长,社区里,青年人才通过参与文明创建、助老扶幼等志愿服务,快速融入城市生活。

青年人才的“扎根成长”,为长春未来注入“持久动能”。如今,在长春的企业车间、科研院所、创业园区,青年已成为“主力军”。这些青年人才,不仅是长春发展的“参与者”,更是城市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创新活力,让长春的产业更具竞争力;他们的奋斗热情,让城市的精神更富感染力;他们的扎根落户,让长春的未来更有底气。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长春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也在悄然改变。公交车上的主动让座,十字路口的文明通行,社区里的邻里互助……这些日常细节折射出城市文明的提升。长春已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长春人正在形成一种“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动城市发展的合力。从政府官员到企业家,从科研人员到普通市民,越来越多的人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城市建设中。这种上下同欲、齐心协力的精神气场,成为长春青春焕发的最深层动力。

越成长,越青春。决定一座城市高度的,不仅是当前的地位和实力,更有发展的状态、进取的心态和昂扬的斗志。

在长春,青春不是一段年龄,而是一种状态;未来不是一个时间,而是一个方向。

如果说,长春的过往是一卷缓缓放映的电影胶片,记录着工业重镇的辉煌与沉淀;那么,今天的长春,则更像一道划破天际的卫星轨迹,以其创新的锐度与青春的活力,在新时代的苍穹上勾勒出令人瞩目的光华。

这座深植着共和国工业基因的城市,正以一种“青春”的姿态,完成一场从“厚重”到“轻灵”的华丽转身,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奋进的精神,吸引着更多青年逐梦而来,也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更多“青春赋能、未来可期”的新篇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