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T11版:新时代 新报答

辽源市:

聚力锻造强劲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 赵蓓蓓 庞智源 姜雨佳

辽源市袜业生产场景。

辽源市政务服务中心。

辽源西安区泰安大路的马鞭草花海。(辽源市西安区委宣传部提供)

龙首山。(辽源市龙山区委宣传部提供)

一条条高铁勘察路线,勾勒出的不仅仅是一个现代化都市圈,更是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同心圆”。

一个个轰鸣作响的智能生产车间,跃动着产业升级的强劲脉搏,是高质量发展交响乐中最催人奋进的乐章;

一处处人气鼎盛的文旅地标,升腾着温暖人心的“烟火气”为城市繁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项项温暖人心的便民举措,绘就了人民幸福生活的最美底色,让群众笑脸常挂脸庞;

……

在龙山辽河两岸,活力辽源正书写着新时代的答卷。奋进的号角吹遍城乡,蜕变,时刻都在发生。

如今的辽源,民生改善与城市进阶相辅相成,融圈发展与产业振兴齐头并进。这座转型升级中的城市,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书写着融圈兴市、惠民兴企的时代篇章。

高铁为脉

“强链”兴市谱新章

对于许多辽源市民而言,“在家门口坐上高铁”是期盼已久的梦想。长期单一的交通方式,制约着辽源与外界联通的效率及经济活力。

“女儿在长春上学,开车往返很累,以后高铁通了看孩子方便!”龙山区居民李先生的期待,道出了市民心声。

高铁的意义,远不止于出行便利。它更像是一条强劲的“经济动脉”,将显著提升区位优势,对辽源深度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意义深远。

自推进长四辽通高铁(辽源段)项目以来,辽源市高铁建设专班工作人员与铁路设计专家顶着烈日勘察车站选址的场景已成常态。

省委提出构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思路后,辽源将高铁建设作为破解高质量发展桎梏的“先手棋”。8月,政企会谈通过了长四辽通高铁(辽源段)项目工作方案,还围绕高铁配套设施等方面内容形成一致意见。

为了让高铁早日落地,辽源市各相关部门协同发力,建立专班推进机制,在土地征拆、施工组织、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千方百计保证项目如期开工、按期竣工。政企协同让辽源“十五五”高铁梦蓝图逐渐清晰。项目建成后,辽源将从“节点城市”跃升为全省向南开放“通道枢纽”,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高铁建设“加速度”,正为特色产业升级按下“快进键”。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235MN铝挤压生产车间内,熔铸后的铝棒经挤压、冷却加工为20多米长的轨道车体铝型材,这些产品即将发往国际市场。“这条生产线是国内特种铝加工‘王牌’,轨道车辆铝合金型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出口份额占国内同类产品90%以上!”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王立臣说。同样活力满满的企业还有辽源北方袜业园,智能化织袜一体机高速运转,“亲相见”袜业凭借奥运冠军代言与10A级抗菌技术,引入工业互联网和智能生产线实现“制造”向“智造”升级,今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2.6亿元。

文旅产业也借特色项目焕发新活力。悦动辽源欢乐荟内,沉浸式体验与互动游戏吸引市民驻足;全国高中篮球精英赛刚在升级后的辽源超级ONE篮球主题公园圆满落幕……

从交通破局到产业升级,从文旅赋能到城市发展,辽源以高铁建设为契机,不断夯实“5+2”产业体系根基。这场以改革谋突破、以实干促发展的实践,让辽源在高质量发展路上步履铿锵。

民生为本

绘就幸福新画卷

9月3日,和煦的阳光洒在辽源市西安区富国新村小区,崭新的广场上,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唠着家常,孩子们踩着滑板车在平整的广场上穿梭嬉戏,笑声清脆。居民冯莉提着刚买的菜走过,看着楼下整齐划一的停车位,不禁感慨:“以前回家找个车位得绕三圈,现在楼下就能停,路边的灯也亮了,物业师傅随叫随到,这小区住着比以前舒心多了!”

而这样的幸福场景,正沿着社区的街巷,在辽源的各个角落悄然蔓延。今年以来,辽源市委锚定“宜居、韧性、幸福”的城市建设目标,把民生需求作为城市更新的“指南针”,从居民最盼、最急、最忧的事入手,让城市焕发新活力。

要让“宜居”落地,先解居民“心头忧”。针对城区238个小区普遍存在的“路不平、环境乱、物业弱”等问题,辽源掀起了一场“家门口的革命”:结合地下管网改造,88个小区的坑洼路变成了平坦的沥青路,31处逢雨必涝的“积水点”也不见了踪影;为了让物业服务“不打折”,全市87家物业公司纳入“动态考评”,今年已有12家群众满意度低的物业被清退,国企物业及时“补位”,确保居民诉求有人应、问题有人管。

城市“韧性”,藏在看不见的细节里。辽源市切实抓好城市安全生命线工程,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81个小区746栋住宅,实施高层消防安全整治,重点解决地下水池无水、高位水箱无压、管线连接不畅、管道防冻不足等问题;对还在使用煤气罐的32个小区,实施面向5万户居民的“燃气替代”工程,推动管道天然气在这些小区的普及率从67%提升至100%,今年年底,全市居民将告别煤气罐,都用上天然气。

“幸福”二字,还藏在推窗可见的风景里。辽源拆除了71处阻隔空间的围挡,32万平方米的空地变成了居民家门口的“幸福空间”:在龙山区福旺综合农贸市场,原本的空地被规划成市场,充满烟火气。龙山公园“老天桥”更是成了市民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这座陪伴了市民十几年的旧天桥,如今正在重建,“以后逛公园走天桥,又宽敞又好看,盼着早点完工!”常来公园散步的居民师秀祥充满期待。

从小区里的一条路、一盏灯,到城市里的一座桥、一片绿,辽源用一件件民生实事,把城市更新的“规划图”变成了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如今的辽源,不仅有老工业城市的厚重底蕴,更有宜居生活的鲜活温度,这样的变化让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营商为基

激活发展新动能

9月2日,走进辽源市政务服务中心,明亮的办事窗口前秩序井然,龙山区市民李永强正拿着材料在窗口办理业务。“以前办二手房过户可没这么快,现在不仅半个多小时就能搞定,还能在隔壁窗口申请购房补贴,不用再来回折腾了。”拿着刚刚办完的房产证,市民李永强向工作人员连声道谢。这样高效便捷的办事体验,正是辽源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结出的硕果。

近两年,辽源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营商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抓产业、抓项目、抓环境、服务企业”工作主线,以“营商”细节赢“商心”,全力打造亲商、重商、安商、扶商、护商的发展沃土。辽源市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开展“三抓一服务”行动凝聚共识;辽源市政数局还通过13次专题培训,让“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

为确保服务质效不打折扣,辽源市制定了《营商环境建设监测实施办法》,对28个项目审批、政务服务类部门开展常态化监测,从窗口作风到审批时效,从纾困解难到服务创新,逐项细化标准、倒逼提升。在企业服务一线,这样的精准发力随处可见——辽源市税务局针对辖区企业需求,主动上门为邦兴袜业办理出口退税,不仅缩短了审批周期,还组建专属服务团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解读、风险提示等管家式服务,帮企业轻装上阵开拓海外市场。

如今,辽源市的营商环境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辽源高新区将蒸汽价格下调,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引入绿电,为企业降低生产要素成本;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小时内,提供“四枚公章”实现“零成本”注册;新政务大厅实现99%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全程网办率超85%;“首违不罚”“四张清单”等举措落地,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凭借扎实的工作成效,辽源市连续5年获评全省民营企业评议政府服务最好地区之一,2024年更是跻身全省营商环境监测排名第4名,为构建现代化都市圈、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