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T13版:新时代 新报答

白山市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多元布局“驶入”产业蓝海

本报记者 蔡冲春 金泽文 高源

立足长白山人参核心产区和北药基地等优势,白山市大力发展以人参为代表的长白山特产业。

利用长白山这个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之一的资源优势,白山市加快推动以矿泉水为代表的饮品产业提档扩面。

充分发挥长白山道地药材资源优势,白山市大力发展以医药康养为代表的健康产业。

依托长白山、松花江、鸭绿江“一山两江”金字招牌,白山市大力培育丰富文旅产品,以“一山两江”为代表的全域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图为远眺长白山。

高速列车跨越山海,白山与北京的时空距离拉近至4个小时,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涌入,打开了重要的发展窗口,更带来了巨大商机和发展契机;

行驶在G331白山段上,秋日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秋风拂过层林尽染,秋水澄澈波光粼粼,天空辽阔一碧如洗,水光山色交相辉映,每一次的驻足都是绝美的风景……

抢抓沈白高铁、G331“双线”开通的机遇,白山市加快构建具有白山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六个优势产业,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奋力走出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旅游产业

全域全季全时全体全景

依托长白山、鸭绿江、松花江,白山市全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域。深化对长白山、松花江、鸭绿江生态与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价值的认识,牢牢把握沈白高铁、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和白临高速、松长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松花江水上运动小镇、鸭绿江之眼·寻龙湾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升白山旅游的承载力,将白山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全季。推动“旅游+”“+旅游”双向发力,以“长白山之夏”“长白山之冬”为抓手,持续举办系列特色活动,巩固夏冬旅游传统优势,同步激活春秋旅游潜力,丰富场景业态,形成“春观山花、夏登天池、秋赏红叶、冬游冰雪”的四季旅游发展格局。

全时。积极引进沉浸式烛光音乐会、视听音乐会等新业态,高标准配套打造美食街、灯光秀、户外演出等夜间旅游业态,开发一批“夜游、夜购、夜赏、夜娱”等新产品,真正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全体。重点关注“银发”和“黑发”这两个群体。充分利用域内丰富的森林、温泉、食药等康养资源,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不断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发展康养旅居。依托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等红色阵地,以及华美胜地、长白山人才学院等教育基地,大力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玩中学、在学中悟,亲身体验和感受白山的自然和文化之美。

全景。迎合自驾游、骑行、露营等新型旅游模式,全面升级改造驿站、营地、道路等基础设施,大力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引导网络购物、直播带货、在线服务、短视频应用等线上活动与百货商超、住宿餐饮、文旅景区等传统线下实体加强合作,放大联动效应,形成全场景的旅游消费体验。

长白山特产业

守正创新 走出深山

立足长白山人参核心产区和北药基地等优势,白山市抓住省里建立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专项改革机遇,大力发展以人参为代表的长白山特产业。优一产、强二产、活三产,深入实施长白山人参三产融合高质量振兴工程,构建产、学、研、销深度融合发展体系,推动人参产业链向高端延伸,让货真价实、优质优价成为常态。聚焦“标准赋能、工业赋能、科技赋能、数字赋能、文化赋能、品牌赋能、平台赋能”七项兴参工程,健全“市场监管、品质监管、营商环境监管”三项监管机制,加快盘活人参雪花膏、皇封参等老字号品牌。

精深开发绿色有机食品,整合种植养殖、加工包装、仓储物流等环节,构建起田间到工厂、企业到市场的高效协同网络,大力发展蓝莓、五味子、林蛙、梅花鹿、食药用菌等特色农产品,推动长白山绿色山珍走出深山、进入千家万户。

健康产业

龙头引领 稳步推进

充分发挥长白山道地药材资源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合力攻关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新药研发等关键技术,白山市大力发展以医药康养为代表的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培育行业影响力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药企加大新药研发力度,树立行业标杆、领跑产业发展。支持施慧达药业自主研发2.3类化药、生物新药尽早投产见效,加快新药仿制研发进程,构建以医药制造业为主体、中医药为特色的现代化医药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康养产业。高标准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开发融合温泉疗愈、人参膳食、森林康养、中医保健等元素的特色康养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银发”群体和亚健康人群的长期旅居需求。

饮品产业

创新研发 提档扩面

利用长白山这个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之一的资源优势,白山市加快推动以矿泉水为代表的饮品产业提档扩面。充分发挥农夫山泉、泉阳泉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创新研发人参元液、白桦树原汁、红参胶原蛋白饮等特色健康功能性矿泉饮品及小分子水、含气、富锶等高端矿泉饮品,让好水卖出好价钱。未来,白山市将瞄准市场需求,科学开发稀有矿泉产品和特色健康功能性饮品,推动矿泉产品向优质化、多元化、功能化发展。

清洁能源产业

绿色低碳 加快建设

总投资116亿元的靖宇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于8月28日开工建设。白山市围绕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结合白山丰富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以抽水蓄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谋划了7个抽水蓄能项目,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新型储能、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适度有序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因地制宜谋划“绿电+消纳”试点项目,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和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不断提升绿电供给能力。

新材料产业

整合资源 转型升级

坚持将新材料产业作为矿产资源转化的有效通道,做优增量、盘活存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白山市大力发展以硅藻土、玄武岩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全面推进硅藻土资源整合和行业规范治理,推动硅藻土应用向医药级高端过滤材料、生物有机肥、食品添加剂等多领域拓展。吉林远通等3户硅藻土企业完成整合,东泰4万吨硅藻土精细二氧化硅功能填料、鑫基金仑年产300吨玄武岩复合筋生产线竣工投产,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抢抓机遇 科学布局

抢抓全省唯一的“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这一机遇,白山市积极布局以“北斗”应用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探索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交通运输、民生改善等多方面开展“北斗”应用谋划,深化与京东、火山引擎、航天导航等企业合作对接,逐步打造符合白山特色的“北斗+交通”“北斗+农业”“北斗+旅游”等示范项目,促进更多应用场景转化落地。

如今的白山,既有“生态好、资源优”的独特优势,又有“政策实、服务好”的坚强保障,更有“增速快、潜力大”的发展前景,正以多元化布局“驶入”产业蓝海。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图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