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T16版:新时代 新报答

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金达莱花开映边城

本报记者 张伟国 张琰

学生们学习朝鲜族美食“辣白菜”制作过程。(延边州民委供图)

敦化市胜利街道文苑社区开展”民族一家亲“主题活动。(延边州民委供图)

书写对联,传承文化。(延边州民委供图)

图们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与图们市新华街道新安社区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曹逊 摄

2025吉林银行延边州县(市)足球联赛火热开赛。郎鹏 摄

入秋天气凉,晨露已成霜。而涌动在延边大地的民族团结之情,却似一股股暖流,温暖着各族群众的心。

近年来,延边州持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引领,以互嵌交融共绘和谐生活图景,以兴边富民擦亮幸福底色,以文化浸润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不断书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政治领航

共建“同心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漫步延边州各县(市)的大街小巷、游园广场、乡镇村屯,醒目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各民族群众血脉相融,心手相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作为连续五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的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州旗帜鲜明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主线,始终坚持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工作导向,把党的领导贯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各方面,深入实施铸魂赋能、文化浸润、兴边富民、互嵌交融、稳边固边“五大工程”,纵深推进“十大行动”,把每一项任务都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的基础。

同时,延边州将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第一政治议题”、干部培训“第一政治课程”、履职尽责“第一政治责任”、检验工作“第一政治标准”,使各项工作自觉向主线聚焦,同心共建共享美丽家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文脉浸润

共筑“精神家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和思想源泉。

在延边州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之一的吉林汪清爱国主义教育中心,一件件布满历史痕迹的“老物件”、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老照片、一段段珍贵的文献资料,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着延边这片红色沃土上曾写下的壮丽诗篇。

延边州深入实施文化浸润工程,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充分发挥“三红两地一前沿”红色地标作用,讲述百年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蕴含的“四个共同”正确历史观和“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让各族群众在获得物质、精神“双丰收”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共有精神家园。创排大型原创歌舞《盛开的金达莱》、民族团结歌曲《妈妈的阿里郎》和长篇小说《生根》等一系列文艺作品,既丰富了文化市场,又吸引国内外游客一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扎实做好朝鲜族、满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通过沉浸式非遗展示、互动实践等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石榴花儿朵朵开、粒粒饱满乐开怀,手拉手啊心连心,共同筑梦向未来……”这首由安图县委宣传部、教育局等联合创编的歌曲《石榴花开》,唱出了延边各族人民的心声,成为延边州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注脚。

兴边富民

共享“幸福家园”

在延边,兴边富民不只是一项惠民政策,更是一项全民工程。各族群众围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同心同德、团结奋进。

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青山绿水环绕,民居错落有致,民俗文化馆、民俗风情商业街、仿古式民俗酒店,这里的每一处建筑都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

“村民们一边经营民宿农家乐,一边宣传防川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防川村党支部书记金雄向记者介绍,防川村按照“边境+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模式,设置了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历史探究、民俗体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研学旅游产品,让游客在参观、学习和文旅体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年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诸多荣誉,让更多人见证了防川村的独特魅力。

延边州以边境村建设为标志性工程,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主攻方向,着力实施边境村三年建设行动,建设了一批黄牛、冷水鱼养殖基地、黑木耳种植基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08个、家庭农场83个。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叫响“月月有节庆、四季有活动”消费品牌,培塑节庆旅游品牌10个,打造旅游精品路线10条,使延边成为“全国十大魅力打卡之城”“全国避暑旅游优选地”,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边疆大地上奋力铺展。

互嵌交融

共绘“和谐家园”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丹英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各族居民群众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处成了亲密无间的一家人。”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党委书记王淑清对记者说,社区已连续20年参加北山街道举办的“邻里节”,并定期开展别开生面的文体活动,持续营造团结奋进、文明和谐的街区氛围,各族群众相亲相爱、互帮互助,让心手相牵、亲如一家的幸福社区美名远扬,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共四同”互嵌式样板社区。

延边州立足“嵌”字抓融居,以“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和“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为主要内容,坚持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从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做起,建设了189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引导各族群众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欣赏包容、拉紧感情纽带,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截至目前,各社区均设立民族工作服务站,组建了“石榴红”宣讲团,累计建立邻里互助帮扶对子1132个,解决民族微事项890个,各族群众成了知心朋友、和睦邻居。

行走在延边大地,团结友爱的感人故事、动人瞬间不胜枚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处处可感,也正是因为这些,今天的延边焕发活力,也让明天的延边更加充满希望。

本版策划:中共延边州委宣传部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