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T17版:新时代 新报答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本报记者 孙双 孙寰宇

“警景融合”巡逻队贴心服务。 赵男 摄

“冰水泉”主题游日益火爆。 (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稻米节盛况。 谢清池 摄

恩都里成为长白山新晋必游之地。 邵梓轩 摄

大美长白山。高鹏飞 摄

仲秋时节的长白山,云雾缭绕间尽显生态灵秀。随着沈白高铁开通运营,北京至长白山行程缩至4小时,沈阳至长白山仅需1个半小时,“快旅慢游”新格局加速成型,文旅消费热潮扑面而来。

如何将“流量”稳稳转化为“留量”?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以服务品质为核心抓手,从基础设施升级、全产业链优化到党建引领保障,构建全域旅游服务新体系,为高铁时代游客增长筑牢根基,书写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扎实答卷。

从“通行顺畅”到“舒适安心”,夯实服务硬基础

清晨7时30分,长白山北景区集散中心已是人声鼎沸,游客们沿着新增的预检通道有序排队,不到5分钟便完成检票登车。“我们直接在官网买票,特别方便,从排队检票到上车都很顺畅!”来自山东曲阜的游客闫静的感慨,道出了基础设施升级带来的直观变化。

为迎接沈白高铁开通,长白山景区集中力量对游客集散中心和北景区进行了全面升级:预检闸机翻倍增新,广场新增遮阳避雨棚,冷风机、工业风扇等设施;无障碍通道、爱心通道、轮椅租借点等贴心设置,让老年人和残障游客游览无碍;瀑布环线新增避雨亭,温泉至瀑布停车场配置长椅,解决了游客“歇脚难”的问题。

主峰区域是游客观赏天池的必到之处,这里的扩容更是亮点频频。记者看到,这里原有栈道已经拓展延伸,新建的B线观景台提供了近千平方米的区域,100米无障碍通道让更多游客能够轻松抵达天池观景区域。

此外,景区新增14个女厕位有效缓解了高峰期的排队压力,饮水机和自动售卖机的配置为游客饮水和购买小物品提供了便利……北景区主峰管理部经理丁刚介绍:“这些设施的完善,基本解决了游客反映最集中的如厕、休憩、饮水等问题,满意度大幅提升。”

丁刚介绍,景区建设中,除完善基础设施“硬件”,还升级了服务“软件”,提升游客体验。一方面,优化景区标识指引,在室外关键处设咨询台与讲解台,实时答疑、提供游览建议。另一方面,聚焦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打造贴心服务。景区入口设无障碍通道、爱心专用通道,关键节点安排专人,提供引导、搀扶服务,让游客感受人文关怀。

“沈白高铁开通后,长白山景区运营部门增加部分运营车辆,让游客能够更安全、有序地游览景点。在人员密集场所,我们增设了两处候车区,增加了游客的承载量,与此同时,我们提升人员服务品质以满足游客咨询服务等各方面的需求。”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景区运营部副总经理赵玉东信心满满。

据介绍,景区在特殊时段和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应急保障也更加完备。景区成立了安全运营组、道路保障组、物资运输组,配备十余台清雪设备,暴雪来临可第一时间清理道路。同时,景区与公安联合设立的警务室和应急巡逻队,则实现了“警景融合”,既能维持秩序,又能为游客提供紧急救助。

从硬件到机制,长白山以更细致的人性化设施改造和更有力的安全保障,构筑起“通行无阻、舒适安心”的旅游服务体系。

从“吃住行”到“购娱游”,打造服务体验新标杆

在长白山,旅游服务不止于景区内,更延伸至游客行程的每一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发力,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让品质服务贯穿旅途全程。

“下了高铁就有酒店的摆渡车接送,行李有人搬,到店还送水果和安心牛奶,太贴心了!”在恩都里花筑・白河左岸民宿,游客推开阳台便能望见夜空中绽放的烟花。店长王贺介绍,为迎接高铁游客,酒店配备专属旅行管家,“游客想去哪里玩,我们会把路线、恩都里地图、表演时间都整理好,连细微提示都送到手上,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规划好行程。”

交通接驳同样高效。面对预计年运能超千万人次的沈白高铁,长白山管委会交通局提前建立应急预案:394辆出租车、245辆网约车、372辆旅游包车全部上线运行,高铁站与景区之间增开公交专线,遇到客流瞬增,还能依托志愿车队进行接驳。今年“817稻米节”期间,高铁站客流一度突破2.5万人次,长白山党工委103辆党员干部的私家车组成“应急接驳小分队”迅速投入运力,未让一名游客滞留。

在“游”的环节,长白山打破了“只有天池”的刻板印象。长白山管委会旅游文体局、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定制化线路、亲子度假产品和“长白山不止天池”主题游日益火爆;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带动冰雪赛事、温泉度假、森林康养,让游客一年四季都有新鲜体验。夜晚的恩都里、云顶市集人声鼎沸,稻米节、美人松音乐季等活动成为流量“爆款”,带动夜间经济全面升级。提供优质的文旅产品和服务,长白山真正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吃”与“购”的品质同样不容忽视。今年,长白山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有诉必接、有接必查”为原则,建立了投诉必办机制,实现涉旅投诉100%办结。他们严格进行食品安全和价格监管,最大限度保障游客权益。此外,他们还为人参、鹿产品等特色商品设立了价格诚信承诺制度,创建2家放心消费示范店、8家诚信优品店,让游客“买得放心”。

来自江苏的游客李明雅感叹:“从吃住到出行,连共享单车都提前增配,这些小细节让人觉得暖心、安心。”长白山已从“基础保障”跨越到“卓越体验”,真正实现了旅游产业链的整体跃升。

从“服务保障”到“作风转变”,党建引领添动力

“谁砸长白山旅游的招牌,坚决砸他的饭碗!”在今年“817稻米节”筹备会上,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的表态掷地有声。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正是旅游服务品质提升的深层动力。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把党建融入旅游服务保障全过程。2025年以来,全区37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4轮全域环境整治,让长白山以全新的环境与面貌迎接游客;今年“817稻米节”期间,365名青年党员干部组成“攻坚突击队”,细化9张任务分配表、3张“人岗”点位图,下沉交通、安保、后勤一线,保障活动有序开展。

在文旅产业发展上,党建的作用同样突出。长白山党工委组织部于2024年底牵头成立的文旅产业链党委,创新打造“政府+企业+专员”的“红链”模式,36名“红链专员”深入企业摸底调研,帮助解决用工、融资、宣传等难题。银企对接会促成750万元低息贷款发放至文旅企业,就业对接会达成150余人的就业意向,党建引领切实推动了文旅企业的良性发展。

在具体服务中,党员干部更是处处留下“红色身影”:在集散中心疏导人流,在景区道路清雪除冰,在音乐会现场维持秩序……680名党员戴手套清理出535袋垃圾,同时436名志愿者化身“移动服务岗”,把“群众在哪,党员就在哪”落实在一件件小事中。

这种作风转变带来的是游客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稻米节”期间,450个临时床位及时开放,食品安全抽检超过千件,夜间消费区灯火通明。正如山东游客张卫国所言:“从到站到离开,能感受到一种被关照的安心。”这背后,是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保障体系中的强大力量。

沈白高铁飞驰向前,长白山的服务品质持续提升。从基础设施的“硬支撑”到全产业链的“软服务”,从党建引领的“强动力”到游客体验的“真实获得感”,长白山正以过硬的服务接住“泼天流量”,让“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名片愈发鲜亮,迎接八方游客共享生态之美、体验品质之旅。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