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吉林,层林初染,沃野流金。微风拂过,玉米穗轻摇,稻花香满溢,丰收的喜悦在天地间弥漫。
此时,一条条普通干线公路如银练般纵横交错,串联起工业园区、产业基地与旅游景区,G331项目吉林段沿线民宿酒店早已备好,静候游客;乡间小路蜿蜒穿梭于村落田野,老人漫步、孩童嬉戏、车辆缓行,勾勒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图景。
路通,则业兴、心畅,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铿锵步伐,正随着普通公路高质量发展的脉动不断加快。
干支相连织密网
“黄金干线”促发展
金秋时节,改造升级后的国道嘉临线宛如一条灵动丝带,穿梭在靖宇县的山水之间,与周边路网深度融合。这条公路不仅是当地矿泉水等特色产业外运的“生命线”,更让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地杨靖宇将军殉国地迎来更多缅怀先烈的游客,成为红色旅游“吸客”的“兴旺路”。
同样因路而兴的还有白城。该市围绕风光能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持续完善对外通道网络。如今,域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1338公里,国道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省道七成以上为二级公路,与蒙东地区、松原市、齐齐哈尔市的互联互通愈发顺畅。
靖宇与白城的变化,是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紧跟国家战略与省委、省政府部署,立足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打通断头路、疏通瓶颈路、强化县际与景区连通,以“交通+旅游”“交通+产业”融合模式,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注入新活力。
规划引领未来。《吉林省干线公路网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优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新增省道路线,将连接重要景区、机场、高铁站及多城镇的既有县道路线整合升级,进一步提升冰雪旅游、粮食集疏运、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按照规划,我省坚持“冬季快备料、早春即复工、省地合力推、‘五化’闭合抓、文旅产融合”,推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稳步前行。累计投资119亿元,推进45个项目、1224公里建设,30个项目、750公里建成通车,“干支相连、快进慢游”的立体交通网加速形成。
截至目前,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11513.671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3.3%。10万以上人口城镇全部通一级以上公路,60个重点乡(镇)和5万人口以上城镇全部通二级以上公路,市(州)到县实现二级以上公路全覆盖,重点景区、产业园区、边境口岸及机场、铁路站(场)基本通二级以上公路。
干线公路网的提档升级,不仅缩短了城乡时空距离,更打通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通道”。沿线产业园区与外界联系更紧密,物流时效提升、成本下降,为进出口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醉美G331领航
边疆发展谱新篇
如今在吉林,G331公路早已家喻户晓。这条“最美公路”沿我省边境蜿蜒,串联长白山、鸭绿江、图们江等自然景观,途经通化、白山等10个县(市、区),连接216个边境村和16个口岸。行驶其间,可赏边疆风光、品民族风情、尝特色美食。
G331项目吉林段建设,是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9个重点专项的具体实践,承载着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与全省人民的期盼。它既是稳边固边的“政治动脉”、兴边富民的“民生纽带”,也是交旅融合的“示范标杆”,更是吉林特色产业发展的“黄金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重塑着吉林发展的时空坐标。
2024年8月,G331项目吉林段正式开工,今年“十一”前,主线建成通车。一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将其作为“头号工程”,统筹政策资源,强化攻坚举措。全体参建人员日夜奋战、风雨无阻,在吉林边疆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创造了公路建设新奇迹。
“一通百通”是G331项目的重要使命。建设中,同步实施扩容、提质、除障、增能四大工程,全面提升沿线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建成后通行的安全性、通畅性、便捷性和舒适性将显著改善。同时,它与集桓、鹤大等高速,敦白、沈白高铁,长白山、延吉机场联通,形成抵边快速通道;与沿线G303、G222、G201等国省道及农村公路衔接,构建通村达户的慢游通道,进一步织密区域交通网,提升边境群众出行体验,为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和旅游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交旅深度融合是G331项目的灵魂。省交通运输厅聚焦兴边富民、乡村振兴、文旅繁荣,从精神文化内涵挖掘、服务优化提升、交旅融合场景拓展三方面发力,推动“交通+文旅”融合发展。结合沿线历史遗迹、文化民俗,按“一地一主题、一段一文化”原则,打造“长白秘境、吉线331”特色旅游公路品牌。
构建“2+6+N”服务设施体系,建设2处重点服务区、6处特色服务区,设置87处停车观景设施,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旅游节点。会同旅控集团拓展交旅业态,让交通支撑旅游、交通成为旅游,以优美视域景观、完善配套体系、丰富沿线体验、创新旅游业态,助力旅游经济发展、集聚边境人气。同时,打造特色旅游标志标识体系,强化重点边境村和景区指引,引导游客“快进慢游”,带动沿线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公路惠民生
乡村振兴添动能
“眼看要秋收了,这条路通得太及时!老人孩子出行方便多了,大伙都高兴!”公主岭市孟家大院村民翁泽宇看着家门口新修的村路,难掩喜悦。在他眼中,农村公路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题,更点燃了乡亲们对乡村振兴、幸福生活的希望。
“农村公路好不好,老乡最有发言权。我们修的每条农村公路,既要通村屯,更要兴产业、连民心,为村强、民富、业旺提供交通支撑。”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平的话,道出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初心。
近年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联合省直部门、各级地方政府,构建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资金保障“三个体系”,实施公路路网提升、通行品质提质、运输服务提效“三大工程”,落地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奖补激励“三项举措”,探索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吉林模式”。
2023年,我省启动乡村畅通工程,计划3年完成公路拓网、路况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提升、安全夯实、融合发展等6方面30项任务,推动农村公路从“通”到“畅”再到“好”的跨越。
如今,乡村畅通工程即将收官。全省累计投入41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5664公里,整治2.7万公里老旧路,全面消除“畅返不畅”路段;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均达100%,新增41个乡镇通三级路、1976个自然屯通硬化路,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通三级路、自然屯和A级以上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农牧产区通硬化路。
为巩固建设成果,我省通过省市县分级保障、养护刚性投入、信息化监控、协同治理等手段,强化日常养护和小修保养,公路优良中等路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同时,统筹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安全防护需求,一体化规划建设公路驿站、观景台、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1万公里,改造危桥808座,打造“畅安舒美”农村路。
一条条“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抵边路”遍布吉林大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省交通运输厅以公交化改造暖民心、客货邮融合惠民生、交文旅赋能促振兴,提升农村客货运输服务品质:1349条客运班线完成公交化改造,覆盖全省三分之二建制村,惠及990多万群众;构建“四个一”农村物流体系,建成农村物流网点8984个,开通客货邮专线800多条,累计运输货物3.8亿件、农副产品2000万件,带动农民增收近4亿元;打造109条红色文旅路、绿色生态路,944条资源路、产业路,串联185个重点景区,吸引游客3800万人次,带动增收188亿元,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从保障出行到助力振兴,从服务“三农”到守护粮食安全,吉林“四好农村路”的每一步发展,都饱含着对农民群众的深情。“外通内联、通村达屯、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网络,持续释放“聚人气、兴产业、惠民生”红利,成为百姓家门口的惠民路、连心路、幸福路。
白山松水间,奋楫开路的号角嘹亮。为让城乡发展驶入快车道、百姓出行更美好、大美吉林走向世界、全面振兴率先突破步伐更坚实,吉林普通公路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正以开路先锋的担当,在服务群众美好生活的征程上续写新篇。
(本版图片由省公路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