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在位于海兰江畔的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作出“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的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四次视察吉林,必提生态保护和粮食安全,聚焦“国之大者”,为吉林省粮食产业发展擘画蓝图。
粮食产业如何实现提质增效?怎样突破“质优价廉”怪圈?如何让优质吉林粮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十年间,吉林省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勇担使命,多措并举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保障,加快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以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做足做活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今年,在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统筹布局下,吉林粮食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再开新局,“六个创新”划定产业发展路线图,通过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树立行业品质标杆,持续唱响吉林“双金”名片,铺就出一条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提质的生态发展路径。
全链管控
筑牢品质根基
金秋时节,吉林省各地稻米产区陆续进入收割季。田野里稻浪翻滚,上演着一年一度的“金色大片”。近日,“贡米之乡”舒兰市孙老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率先开镰,全市75万亩水稻丰收序幕正式开启。“今年合作社种植的110公顷‘稻花香’喜获丰收,从种植到田间管理,全程都有技术跟踪指导,水稻倒伏和病虫害明显减少,预计每公顷产量可达1.5万斤。”合作社理事长孙民望的底气,不仅来自刻在吉林大米基因里的“品质自信”,更源于吉林省严苛品控体系的硬核约束。
吉林省依托自然资源禀赋,通过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逐步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标准化、数字化管理闭环——发布相关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广绿色种植规程,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保障原粮安全;坚守“种源为先”发展理念,与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合培育高食味值品种,涵盖稻花香、长粒香、圆粒香、小町四大品类,主要品种包括吉粳575、吉粳816、吉农大809等,培育出绿育黄粘早1号、吉农糯9号等鲜食玉米优良品种;构建覆盖种植、加工、仓储等全链环节的“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了解产品信息。此外,数字化赋能为农业丰产增加更多筹码:物联网监测土壤墒情、气象数据,结合AI算法优化灌溉与施肥方案。同时,在加工环节引入AI视觉识别、黑灯车间等,让科技创新全面服务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筑牢吉林大米和吉林鲜食玉米品质根基。
吉林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聚焦生产智能化与全链数字化,通过推动人工智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建有智能催芽车间,通过温湿度自动调控提升稻芽分蘖率,抗病性显著增强,同时引入AI视觉识别技术实现精细化田间管理。在加工环节,配备国际先进的电脑自动化控制系统,并通过物联网技术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的同时有效提高产能。此外,物联网仓储系统、数据可视化平台等智能技术的叠加使用,让整个生产过程高效顺畅。全链科技渗透,全程严苛把控,让产自好雨的每一粒大米都安全营养,以质量赢得市场青睐。
全线发力
激发产业动能
以文化为切入口,强化稻米产业发展底蕴;以精深加工为突破口,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以多元场景,让稻田成为热门打卡地……在广袤的吉林大地上,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节奏。
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访过的光东村,依托当地特色朝鲜族文化,加快推进“三产融合”步伐,构建起“稻田观光+民俗体验+研学教育”全产业链田园综合体。让游客不仅能品尝延边大米的软糯香甜,更能深入体验这里的民俗文化、手工技艺,以及现代农业的澎湃动力。
这一创新路径及其衍生形态,已逐渐成为吉林粮食产业发展的常态。在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总规划面积3.77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小镇,以农业种植为根基,大力挖掘、拓展稻米文化,积极开拓多元旅游市场,“农特园区+农旅景区+农养度假区”模式助力打造东北大米文旅IP;德惠岔路口镇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3.2万亩稻田实现“一地两用”,每亩增收近500元……
横向发展周边产业,纵向锚定精深加工,纵横交错的精密布局,为吉林省粮食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今年,四平市鲜谷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吉谷良时”品牌,在由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办的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评选中,荣获“吉林鲜食玉米十大黄金名片”称号,这相当于给企业产品贴上了“官方认证”标签,也让更多人通过“吉林鲜食玉米”公用品牌了解企业实力和产品特色。目前,公司除了生产黑糯玉米、白糯玉米等鲜食玉米系列产品,还通过生物技术提取功能性成分,创新开发了降糖、降脂、富硒等健康食品、提高了玉米的营养附加值和企业效益,此外,玉米面条、玉米胶粉、玉米叶文创等丰富多样的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据悉,公司已建成两条全国领先的鲜食玉米全自动化生产线,年加工近3000万穗鲜食玉米,年带动500余人就业,合作农户年增收约2万元。今年吉林省鲜食玉米产量将超30亿穗,同比增幅达33.3%。
同样,舒兰市金星精制米有限责任公司也将目光投向产品精细加工领域,旗下“广多”品牌声名远播,并开发出富硒富钼大米、全谷物主食产品等,精准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健康需求。
致力粮食精深加工,将粗粮细作,推动产品附加值跃升的案例还有很多。焕新不断,创新不止,描绘了一幅粮食产业带动下的乡村振兴发展壮美画卷。
全面推动
提升品牌认可
市场是检验产品价值的主要阵地。为了更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强化品牌溢价效应,年初以来,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首次构建并推出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分级分类产品”体系,将大米产品划分为臻品、精品、优品三个等级,鲜食玉米产品分为甜、糯、甜加糯三个类别,分别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其中,吉林大米产品“臻品”市场零售价格30元/斤以上,以稻花香、长粒香等为主,主要针对高端定制及专柜等渠道市场;“优品”则价格亲民,市场零售价为5—10元,以小町及圆粒品种为主,主供批发市场、社区商超、大型电商平台等销售。鲜食玉米方面,根据风味、口感划分类别,为消费者提供不同需求下的专属选择。
创新建立四位一体品牌体系,梯次培育国内顶尖粮食品牌;创新推出“双金”公用品牌宣传广告语,建立显著区域标识;创新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宣传矩阵,增加吉林粮食曝光度……年初以来,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六个创新”破题,吉林大米和鲜食玉米入驻麦德龙全国店、山姆、北京物美等高端商超,全国终端直达网点同比增加71.3%,网上销量同比增长56.8%,为助推吉林粮食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增势蓄力。
在7·16吉林粮食品牌日暨营销推广系列活动中,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企业和个人成为焦点。榆树大米、九台贡米等吉林大米十大地理标志品牌,公主岭玉米、蛟河黏玉米等吉林鲜食玉米五大地理标志品牌,崔玉清、高洁等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松江佰顺、广多等吉林大米十大白金名片,东北农嫂、每食安等吉林鲜食玉米十大黄金名片集中亮相,成为引领吉林粮食产业发展的鲜明旗帜和中坚力量。
此后,长春农博会、东北亚博览会等展会的陆续举办,为吉林代表粮食企业及特色优势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展销舞台。在农博园1号馆吉林粮食展区,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精心谋划的线下+线上宣传推广活动,以“展会流量”带动“销售增量”。特邀厨师现场制作展示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创意吃法,供游客试吃品鉴;打卡关注线上销售官方店铺,即送文创产品;200款吉林大米、50款鲜食玉米分级分类产品集中亮相,扫码可溯源。同时,吉林大米抖音、淘宝、京东等官方店铺同步直播,网红达人现场解读,刘老根大舞台倾情助阵……此外,人民日报、央视频等多家央媒联合推送活动话题,让吉林粮食“双金”品牌声量更大、传播更广。
眼下,吉林大地稻香阵阵,丰收的号角已经吹响。随着新米上市,又一波有关“吉林粮”的流量将被全线激发,又一个承载着粮食大省“吉林”的品牌与产业发展传奇将被续写,助推吉林“双金”名片更加响亮,迈向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