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吉林省县域经济的“领头雁”、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支点城市,公主岭市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24年,公主岭GDP突破500亿元大关,位居全省县域首位。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再达7.5%,强势领跑长春地区县域经济,实现连续三年高基数增长。如今,公主岭再次锚定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目标,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中主动扛起使命、担当作为。
立足主城区、国家农高区、经济开发区“三大主战场”,公主岭持续强化长春南部副中心定位与都市圈南向开放窗口功能,精心描绘产城共兴、城乡融合的锦绣图景:农高区沃野之上孕育农业新希望,经开区厂房之间涌动工业新动能,一条沿102国道、京哈高速延伸的“产业金带”加速成型,与长春城市发展脉搏深度同频共振。产业布局上,该市既持续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优势,又加快培育“现代种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现代文旅”三大新兴产业;通过深入推进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九项工程”,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实现质效双升。
培新展质
提升县域产业发展能级
从“零”向“新” 工业焕新升级
作为长春汽车产业的重要配套基地,公主岭工业转型升级的“密码”,藏在一个个车间的创新突破里。在吉林富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轰鸣声中,全自动热成型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完成冲压、焊接作业。“我们自主研发的汽车隔热板产品,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今年产值已突破2.56亿元,同比增长31%。”公司技术总监指着生产线兴奋介绍。作为德国大众全球A级供应商,该企业已斩获13项国家专利,其热成型生产线技术水平更是填补国内空白。
依托成熟的“长春整车+公主岭配套”协同发展模式,公主岭早已成为吉林省老牌“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截至目前,该市已集聚汽车零部件企业230家,今年1—7月,该产业完成产值55.2亿元,同比增长21.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4.1%。2025年9月2日,公主岭汽车零部件产业集团正式成立,此举标志着该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进入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新阶段,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速迈进。
长春大岭经开区则瞄准新能源汽车赛道加快布局,广远工业园、诚品高端制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相继落位,累计集聚汽车智造企业58户,承载9家规上工业企业与6家高新技术企业。一个个优质项目夯实产业底座,推动公主岭进一步嵌入长春“国际汽车城”产业链关键环节。
从汽车零部件一域突破到工业全域提质,公主岭以创新为驱动、以产业为支撑,县域经济现代化图景愈发清晰。预计“十四五”收官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增至530亿元,年均增长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将从2020年的27:22:51优化为20:30:0,工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累计实现产值84.4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产业年产值达73.7亿元。
项目为“王” 发展质效持续突破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公主岭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2025年以来,华能储能电站等10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项目数量位居长春市所辖县(市、区)首位。其中,农高区与经开区协同发力,开复工项目占全市总量的36%,产业项目占比更突破50%,“质效引领、集约发展”思路愈发鲜明。
来金智能焊接、博镪车桥总成、肉牛屠宰加工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中科康源秸秆蛋白项目成功落地生根……一个个产业新军不仅优化了投资结构,更推动了产业能级升级。在申通公主岭市智慧物流园分拣车间,快递包裹在传送带上有序流转,经智能扫描后精准分拣,等待装车发往各地。仅范家屯镇每日就有超510万件快递在此完成分拣、转运,目前该智慧物流园区已吸引韵达、中通、申通、青怡坊等5家行业头部企业签约,合同引资达50.5亿元。
坐拥吉林省中西部黄金区位,公主岭依托纵横交错的交通干线,构建起贯通内外、高效运转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已集聚物流企业6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现代物流产业总体营业收入达92.28亿元,全年计划突破130亿元大关。随着物流体系日益壮大,公主岭正逐步向区域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迈进。
深耕黑土“智”建 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作为农业大市,公主岭始终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2024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460.1万亩,总产量56.56亿斤,同比增长2%,单产614.65公斤/亩,各项指标均稳居全省县域第一。如今,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升、良种推广成效显著,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当好稳产保供“压舱石”的底气更足。
在做强农业“芯片”上,公主岭同样成果丰硕。作为东北三省一区种子销售中心和集散地,该市年产销玉米种子约9000万斤,占吉林省用种量的45%;持证种企达55家,占吉林省种企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当前,该市正加快建设国际种业研发中心,推动现代育种技术集成创新,将种源安全提升至战略高度,牢牢攥紧农业现代化主动权。
与此同时,黑土地保护与智慧农业建设同步推进,农业科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推动农业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目前,全市13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协同发力,深入推进“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全链条升级,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高效转化体系。
创新引领赋能
打造农业科技“新高地”
金秋时节,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长春农高区”)的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内,玉米秆壮穗满,大豆颗粒饱满。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工作人员正忙着记录新品种长势:“我们集中展示119个玉米、大豆新品种,同步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匀播等新技术,可带动区域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10%左右。”
2025年,长春农高区成功承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汇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15家顶尖科研院校的27支专业团队,形成多学科交叉、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格局。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创新高地不仅凸显科技集聚示范效应,更成为区域粮食产能建设的“样板田”。
凭借国家级平台的集聚效应,长春农高区已与22家科研院校深度合作,落地实施51项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全力打造东北地区集技术集成、种源攻关、订单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创新高地。在这里,农业科技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与生产线:鸿翔种业公主岭育种中心选育出410个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其中“优迪871”种子单产提升效果显著;分子营养与特医食品研发生产项目今年将投产,有望成功获取特医食品批号;智能农业装备创新研发中心正与吉林大学、吉林省农机院等合作,推进智能农业装备研发及成果中试转化……这片占地139.39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平台,已成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农业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和成果转化的“试验田”。
提质赋能惠民
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以前做甲状腺这类手术得往长春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诊疗,技术特别好!”在公主岭市中心医院新院区,患者张先生术后的感慨,道出了该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显著成效。市中心医院新院区总投资9.93亿元,编制床位1500张,自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开展深度合作以来,常驻专家覆盖科室从4个增至8个,每周四、周五还有省级专家定期坐诊,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公主岭将提升民生福祉作为增强城市吸引力、承载力的核心环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更新、加强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与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标准接轨的宜居宜业城市。在公主岭市长春十一高中硅谷学校,学生小陈说:“入学一年了,我越来越喜欢这所学校了,环境优美,老师也特别负责任。”这所于去年8月建成投用的学校,有效满足了范家屯镇及周边地区学生的优质入学需求。
如今,公主岭公共服务水平正加速向长春看齐:教育服务优质均衡发展,现有幼儿园86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0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构建起多层次养老服务网络,2025年已为18673位老年人发放津贴1145.3万元。
“路变平了、污水不堵了、屋顶不漏了、楼道也亮堂了!”老旧小区改造让居民熟悉的家园焕新颜,曾经的生活“烦恼”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小区颜值与功能的双提升。此外,金融街项目建成后,有效分流市中心医院周边交通压力,通行效率显著提高;智慧水务改造覆盖4.5万户居民,实现“指尖办业务”便捷服务。截至目前,全市13个城市更新项目计划总投资7.74亿元,已完成投资2.43亿元。一系列更新工程不仅改善了居民生活品质,更增强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为承接长春城市功能外溢、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奠定坚实基础。
从车间厂房的创新突破到实验室的技术攻关,从广袤黑土的丰收图景到智慧云端的便捷服务,一幅以“1369”高质量发展战略为蓝图的县域振兴画卷,正在公主岭大地壮阔铺展。今日的公主岭,正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重要功能区和战略支撑点为坐标,以更开阔的胸襟、更坚实的步伐,书写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