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T47版:新时代 新报答

长春经开区:

打造东北绿色食品产业“新样板”

本报记者 王秋月

位于经开区浦东路的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吉林)有限公司。

位于经开区自由大路8388号的长春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

中之杰食品精深加工研发基地项目打造生产加工与食品文化新地标。

吉林老昌食品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熟食制品加工。

吉林省阿满食品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熟食制品加工。

经开区紧紧围绕“两带一港双谷十园”发展战略,高速推进食品产业发展。

近日,中之杰年产5万吨农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顺利搬迁投产,项目占地7.6万平方米,一期建设6.1万平方米,工人在这里日夜奋战,仅仅经过9个月的紧张建设就成功投入使用,跑出经开速度,标志着长春经开区又增添了一户大型龙头食品企业。

今年以来,长春经开区谋划推进“两带一港双谷十园”发展战略,作为该战略重点双谷十园之一的中国健康食谷核心区——绿色食品产业园发展成效显著,正朝着打造东北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目标稳步迈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南区有芯光智谷,北区有中国健康食谷,长春经开区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

乘势而上

绿色食品产业成经济发展新引擎

中国健康食谷因何而来?

从家门口超市的糕点,到餐桌上的阿满熟食、可口可乐,长春人的日常饮食里,藏着不少“经开区制造”。还有吴太医药、英平药业、力胜药业等等,如今,这片孕育了众多食品企业的土地,正全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园,未来5年这里将形成50亿元产值,成为东北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咱长春人的“菜篮子”“米袋子”将更丰富、更健康。

绿色食品产业园因何布局?

长春经开区立足自身优势,在食品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现有规上食品企业8家,2024年总产值近21亿元,增速6.9%,体量位居全市前列。其中,中粮可口可乐(吉林)有限公司2024年税收超4000万元,2025年预计营收达9.3亿元;长春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2025年预计营收超5亿元,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凸显。

而今,经开区食品产业再次异军突起,中国健康食谷——绿色食品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00万平方米,核心区占地54.1万平方米,由经开区管委会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中之杰共同打造,由中之杰牵头,带动上下游企业进驻,由中之杰控股的长春综保食品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招商建设运营管理,与经开区管委会招商部门一体招商,最终形成研发、制造、冷链、仓储、包装、电商、研学全产业链。

经开区投资促进三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省市领导先后到园区调研,给予充分肯定,吉林省、长春市农业和绿色食材资源丰富,发展绿色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健康食谷——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物流集聚,正在争取列入省市“十五五”规划,成为省级食品农产品产业集聚区,进入长春重点加快推进的汽车零部件、光电、食品三大板块之一。

目前,园区招商形势喜人,自2024年5月组建招商团队,一年多时间,产业园团队先后赴全国各地考察工厂60余家,包括三全、达利园、桂花公社、双汇等知名企业,赴成都、重庆、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招商推介7次;与外埠驻吉林省的商协会对接交流30余次,包括内蒙古商会、福建商会、湖南商会、川渝商会、重庆商会等,接待来访客户360余组,参加食品、礼品、农博会等各类展会25次,达成意向入驻客户60余组。

值得期待的是,预制菜区正在联合长春饭店餐饮协会打造新联合央厨基地,以后市民在家加热就能吃到饭店水准的熏酱、面点;园区饮品板块正对接知名品牌企业,爱喝精酿的市民未来能喝到“来自经开区”的新鲜啤酒;冷链物流区也将强强联手“提速”,新鲜的肉蛋奶、果蔬能更快送达市民餐桌。

破局前行

锚定优势补短板谋发展

这里因何聚链?

中秋节期间,中之杰新工厂里加班加点生产,一片繁忙。同样,中之杰配套区占地4.9万平方米的6户入驻企业,已经紧锣密鼓完成规划设计,其中有3户企业进入土地挂牌流程,即将开工建设,预计11月底完成主体建设。

占地4万平方米的小微企业制造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建设以“每户1000平方米”为单位的企业集聚区,以烘焙、面点、牛肉干、调料、咖啡等业态为招商对象,项目建成后,计划引入30—50户企业入驻,目前意向预定企业12户,项目计划今年10月初开工,也预计在11月底完成主体建设。

在配套完善上,经开区已将食品污水集中处理站、冷链仓储、路网加密等设施纳入建设规划,同步对接专业服务商,确保配套设施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在品牌建设领域,正积极对接省市相关行管部门及食品产业协会,推进特色园区申报工作,同时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借助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提供技术支撑。

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以“科研背书+协会认证”双轮驱动,提升园区品牌影响力与行业认可度。

当前,园区正以更高标准推进产业能级提升,在多维度主动谋划优化产业方向。在产业协同方面,依托现有龙头企业资源,加速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组建产业联盟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企业间联动,推动产业链从“单点优势”向“集群优势”升级;在产业生态构建上,以食品农产品加工为核心,同步推进原料供应、绿色食品会展、品牌订单销售等,计划通过1—2年时间完善链条布局,同时引入专业运营团队,丰富产业配套服务,加速形成浓厚产业氛围。

立足吉林资源禀赋,发挥经开区优势,做足“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推进城乡联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这里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明晰、步伐有力。

未来可期

多举措打造东北绿色食品新高地

这里因何巨变?

“以后市民来这儿,能参观中之杰面食博物馆、玉米工坊,还能在星空露营地休息,孩子可以参加研学文旅活动。”园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园区已划分八大功能区,除了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还规划了检测、包装、电商、贸易、物流配送等。​

园区西侧紧邻的干雾海河提升计划已经被列入建设重点,鲜花、果树、帐篷、集装箱、水车、步道……将打造成为比照肆季南河的休闲旅游打卡地;园区东侧紧邻美丽的卡伦湖,今年以来已是游人如织,未来,河湖联动,这里将是长春的价值洼地。

这里的土地达到“七通一平”标准,靠近龙嘉国际机场,坐拥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附近有力旺地产赋能,有力旺实验校做支持,正在推进公交延长线路落位,地铁5号线和7号线交会点已经被列入城市大规划,城市向东,全面振兴。

这里未来不再是传统的工业厂房,委托德国设计团队进行专业规划,打造成“工业+文旅”特色小镇,实现“一栋一特色、一组团一风景、移步异景”。​

围绕目标,园区制定六大举措:

——抱团招商。建立政企联盟,发挥龙头企业资源优势,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多方共赢格局。

——扩大宣传。召开产业园和“河湖美岸产品” 发布会,提升“中国健康食谷”品牌影响力。

——创新发展。打造“工业+文旅”特色小镇。建设博物馆、科普馆、水上市集,形成引流示范区。

——聚链成势。策划温州食品企业座谈会等活动,瞄准雀巢、南侨食品等知名企业,完善产业链。

——科技赋能。引进高校实验室与中试车间,打造“食谷大脑”,谋划菌菇、杂粮代餐等未来产品,加快药食专利交易中心,推动成果转化。

——政策护航,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级补贴、“特色小镇”项目,出台中试补贴、研发奖励,协调低息贷款与产业基金,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面向未来,园区明确发展目标:“十五五”期间培育2—3家龙头企业,孵化3—5个领军品牌,实现50亿级经济效益,建成规模化、专业化、链条化、集群化的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

从“单一生产”到“产文旅融合”,从“企业单点发展”到“产业链集群升级”,中国健康食谷核心区——绿色食品产业园拔地而起,它一头连着黑土地的丰收希望,一头连着市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未来将以更强的产业竞争力、更优的生态价值、更实的民生福祉,成为长春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东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经开样板”。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