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T57版:新时代 新报答

辽源市西安区:

“五新”赋能新征程

本报记者 赵蓓蓓 庞智源 通讯员 张洪伟 张智俊

老旧小区改造顺民意、暖民心。

区域发展势头强,百姓欢聚笑脸扬。

辽矿集团6.455万千瓦光伏发电矩阵年发电量达8800万度。

辽源文旅新地标——黑金小镇。

辽源城市固废资源再生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

北部新区花海成为“城市生态客厅”。

新征程破局发力,新实践硕果盈枝。

秋日暖阳洒在辽源市西安区,目之所及皆是蓬勃生机:黑金小镇里游客穿梭体验工业文旅魅力,仙城小区内居民漫步于整洁舒适的社区环境,新能源项目现场机械轰鸣推进建设……作为承载着工业记忆的老煤城,西安区锚定“新材料、新能源、新物流、新文旅、新民生”战略布局,以创新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绘就了一幅产业升级、民生改善、文旅繁荣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将“五新”蓝图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发展成果。

文旅赋新

激活资源焕新颜

“没想到以前的采煤区现在这么热闹,白天在花海拍照,晚上看打火花表演,孩子还能在乐兔乐园玩一整天!”暑假期间,长春市民周艳萍带着家人来到辽源市西安区游玩,她对照着手机中的文旅攻略,打卡了多个景点。这热闹的场景,正是西安区推动文旅复兴、激活资源潜能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西安区深挖“煤炭文化”根脉与“生态资源”优势,让沉睡的资源变成了文旅发展的“活资产”。在黑金小镇,记者看到时空要塞展区内,游客正通过VR设备体验“井下采煤”的历史场景;机械乐园里,孩子们围着煤炭主题的游乐设施嬉笑打闹。“我们通过‘岩层再造+文创赋能’,把工业遗产变成了沉浸式体验项目,7月18日开园至今,日均接待游客超8000人次。”黑金小镇运营负责人介绍。

“从项目规划到开园运营,政府专班全程帮我们协调土地流转、配套设施衔接,现在小镇不仅成了工业文旅名片,还带动周边500人左右就业!”

这座总投资6亿元、占地28万平方米的沉浸式文旅项目,仅数月便成功入选吉林省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创建名单,正是西安区深挖文旅资源、推动“工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为了让文旅产业从“单点闪光”变为“全域出彩”,西安区紧扣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构建起“顶层规划+专班推进+业态创新”的完整发展体系。一方面,编制《西安区文体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划定北部煤炭历史文化传承区、环东山新型文体旅集聚区两大核心板块,精心布局7个标志性文体旅项目,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文旅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建立“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的闭环服务机制,从悦动辽源欢乐荟申报4A景区时的硬件指导,到乐兔主题乐园“魔法穿越计划”升级时的联合验收协调,全程跟踪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类难题,确保项目高效落地。

如今,西安区的文旅图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北部新区花海凭借优美的生态景观,成为央视报道的“城市生态客厅”,吸引众多市民休闲打卡;超级ONE篮球主题公园全年举办“村BA”“源BA”等赛事200余场,有效带动区域体育消费增长40%;冬季,天陆山滑雪场内,滑雪爱好者穿梭在雪道上,景区核销的160余万元冰雪消费券,让更多人享受到了冰雪乐趣;从“一季火”到“四季旺”,从“单一游”到“全域融”,西安区通过多业态深度融合,全年带动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亿元,“西安文旅”成为区域转型发展的亮丽名片。

民生暖心

攻坚提质展新篇

“以前,冬天屋里总是不热乎,楼道里的污水管三天两头堵塞;现在,屋里温度能稳定到23度,小区道路平坦宽敞,停车位多了,路也不堵了,这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在仙城小区改造成效座谈会上,居民王富的发言道出了众多居民的心声。作为辽源市最大的采煤塌陷区回迁安置小区,仙城小区建成于2005年,涵盖112栋楼、7010户居民,其居住环境改善难题,曾是西安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4年,西安区将仙城小区旧改列为“一号民生工程”,投入1.8亿元启动全维度改造工作,以“地下管网+地上空间+人文服务”三位一体的思路破解民生痛点。在基础改造环节,更换污水、雨排、供热、自来水管网共28公里,彻底解决管网老化堵塞、冬季供暖不足等问题;铺设硬覆盖路面12万平方米,通过改造荒草地的方式停车位扩增到1900余个,有效缓解“停车难”;在提升改造环节,为112栋楼完成屋顶防水修缮与外立面粉刷,将15公里弱电线缆转入地下,新增路灯502盏、无障碍坡道48处,让小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改造前我们征求了3轮意见,收集了1265条建议,居民的意见建议我们积极采纳。”仙城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指着一处休闲广场介绍,“原本这里是片荒草地,居民建议建个活动空间,我们就调整方案,增设了座椅和健身器材,现在成了老人遛弯儿、孩子玩耍的好去处。”

旧改“改”出宜居环境,长效管理才能守住幸福成果。西安区同步推进物业治理改革,成立以副区长为组长的物业治理领导小组,建立“检查—反馈—整改—复查”的闭环督查机制,截至目前,已开展11轮检查,整改环境整治、安全隐患等各类问题2596个;创新推行物业经理与街道“交叉任职”制度,设立街道书记“恳谈日”,392件居民诉求实现“24小时响应、100%处置”;在全区37个物业小区实现国有物业兜底服务全覆盖,新建充电桩109个、更换单元门84个,持续完善社区配套设施。

高层住宅消防改造也在加速推进。在阳光新城小区,施工人员正在对剩余楼栋的消防系统进行调试,“以前,担心消防设施不管用,现在,看到水管里有水了,心里踏实多了。”居民魏嘉仪说。目前,西安区125栋属地负责的高层住宅中,112栋已实现消防系统注水运行,其余项目将在年内全部完工,为居民筑牢“安全防线”。

如今,小区邻里矛盾显著减少,一幅“住有宜居、居有宜业”的民生暖图徐徐展开。

产业强心

锻造升级新引擎

天楹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5.26亿元,总装机容量为92.95兆瓦,西安区13台风机已全部完成基础施工,其中老道山DD01点位已完成风机机组吊装。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如今已成为西安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绿色沃土”。

近年来,西安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将绿色转型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系统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物流”的现代化产业矩阵。

在新能源领域,辽矿集团6.455万千瓦光伏发电矩阵年发电量达8800万度,同时开辟3.99平方公里专属供电区域,创新构建“发—输—配—用”一体化清洁能源网络,推动企业从传统能源供应商向现代电力服务商战略转型;辽矿集团15万千瓦风电项目(一期)加速推进,配套建设的增量配电网储能项目年消纳新能源电量约2000万度,形成“发电+储能+消纳”的完整绿色能源链条。

新材料与新物流产业同样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在亿达碳业生产车间,碳纤维产品经过预氧化、碳化等精密工序,加工成为高端复合材料,企业正积极申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带动全区形成“针刺毡成型—预氧碳化—深加工”的完整碳纤维产业链,“十四五”末期产值预计达2.8亿元,“十五五”期间更将冲刺10亿元目标。

新物流领域,总投资2.8亿元的京东农产品冷链及现代智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已完成基础与主体工程,2025年末竣工投产后,将成为吉林省南部及东部重要的周转型集运中心;仙城物流园区年交易额突破6亿元,辐射东北20余个市县,带动1000余人就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文旅赋新的活力迸发,到民生暖心的幸福升级,再到产业强心的动能重塑,辽源市西安区正在老工业基地转型道路上稳步前行。以“五新”实践为重要抓手,明确“承接、差异、补充、服务”四大定位,共享黑金小镇、重力储能科普基地等文旅资源,做大与长春1小时通勤圈的“后花园经济”,激发文旅活力。同时,依托仙城物流园、农产品冷链物流、煤炭集散基地,构建“产业物流+生活物流+煤炭物流”三位一体格局,将高质量发展美好图景逐步变为现实,书写着“老煤城”焕新升级的时代答卷。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