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T46版:新时代 新报答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

新高地 集聚地 增长极

本报记者 王秋月

中韩大厦。

吉林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运输车辆整装待发。

中韩示范区加氢站,由国家电投打造,以“可再生能源+PEM制氢+加氢”一体化模式,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吉林省蓝浦浩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蓝润”生产线上,工作人员严守工序,质检封条。

冷链物流产业园为核心的长春物流基地,成为“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重要节点。

中韩城市馆。



在我国东北亚开放合作的发展蓝图上,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中韩示范区”)正以昂扬姿态书写着开放发展的时代答卷。

自扬帆起航以来,中韩示范区始终锚定“扩大开放、深化国际合作”核心使命,以“外抓招商、求发展,内抓管理、堵漏洞,深化改革、增活力,扩大开放、履使命”为总体发展思路,在产业培育、平台搭建、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成功将这片沃土打造成为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新高地、产业创新的集聚地和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为吉林全面振兴及东北亚区域共同繁荣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筑基

开放合作激活发展新动能

产业是开放合作的根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中韩示范区立足“3+1”主导产业体系,以开放姿态吸引全球优质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让开放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在高端装备制造与氢能产业领域,中韩示范区凭借开放的技术合作与创新生态,培育出一批引领行业的标杆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与氢能产业勇立潮头,绿动氢能2024年实现产值2.5亿元,比上年净增2.2亿元,“低能耗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荣获国家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PEM制氢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制加氢一体化示范站安全稳定运行超6000小时,成为氢能领域开放创新的典范。

东驰新能源“金属锂负极材料研制平台建设项目”获批国家“两重”建设项目,半固态电池示范线仅用10个月就实现产品下线,展现出开放合作下的“示范区速度”。

大健康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现有企业24户,2024年总产值达13.2亿元。吉林省蓝浦浩业科技与东北师大、温州医科大等深化产学研合作,建成省内最大医用功能性敷料和化妆品生产基地;博迅生物研发项目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现中韩示范区国家级科技立项“零突破”。

光电信息产业稳健前行。华盛艾思科推出低成本车规级IMU新品并实现上市销售,彰显了开放合作在技术、成本与市场方面带来的多重优势。

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中韩示范区紧扣产业链精准招商,通过“走出去”推介与“请进来”对接,积极参与东北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成功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

国家电投长春氢能产研基地100MW级PEM制氢设备中试产线项目、“可再生能源+PEM制氢+加氢”一体化创新示范项目、氢蓝时代氢能装备制造(北方)基地项目等相继落地,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势能。

平台架桥

构建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

作为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桥头堡,中韩示范区着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畅通合作渠道,让平台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市场和资源的关键纽带。

在硬件建设上,中韩示范区高标准打造“中韩大厦”“中韩城市馆”“国际商务中心”等载体,为国际合作提供坚实空间支撑。设立“中韩企业家之家”,整合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市场对接、文化交流等功能,成为服务两国企业的“一站式港湾”,有效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与高效配置。

现代物流枢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示范区冷链物流产业园为核心的长春物流基地,成功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为“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重要节点。该基地不仅是农产品集散、加工、转运和进出口贸易的核心载体,更成为联通吉林中西部粮食主产区与东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辐射东北亚、联通全国市场的关键枢纽,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合作网络构建上,中韩示范区积极拓展国际“朋友圈”,深化与东北亚各国的交流合作。通过举办或参与中韩企业家大会、中韩经济合作论坛等高规格经贸活动,接待韩国及其他国家政商代表团百余批次,与韩国新万金、仁川经济自由区、大邱庆北地区等建立紧密友好合作关系,为项目引进和产业协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示范区注重人文交流赋能开放合作,举办中韩美食节、文化周、青年交流营、风筝嘉年华等活动,让开放元素融入日常生活,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环境赋能

优化生态厚植开放新优势

一流营商环境是开放合作的核心竞争力。中韩示范区坚持刀刃向内深化改革,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打造高效便捷、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在开放发展中安心经营、放心投资。

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持续提升。中韩示范区官方网站搭建了功能完善的“政务服务”线上办理窗口,创新推出英文、韩文版专栏及“韩资企业服务平台”,为外资企业及外籍人士提供便捷服务。网站总浏览量目前已突破900万次,海外访问量达20万次。构建网民留言“收集—转办—督办—反馈”全链条闭环管理,答复率100%,并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升级,让政务服务既有“国际范”,又有“民生温度”。

在项目服务上,推行“拿地即开工”“项目管家”专班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链条由串联改并联,整体时限压缩约60%,企业从签约到开工的流程大幅简化,政策红利直达经营主体。

法治与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中韩示范区积极推动人民法庭建设,解决企业和群众“诉讼远”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推行网格化监管与“首违不罚”等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实现精准服务与有效监督的统一。

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智改数转”项目库已有企业36户,21户完成数字化转型,64%的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累计获得省市资金奖补334万元。金融服务精准对接实体经济,中韩基金公司通过股权投资撬动社会资本,为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孵化提供金融支撑,让各类经营主体在开放环境中公平竞争、蓬勃发展。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中韩示范区将继续以开放为引领,以合作促发展,在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勇担使命、开拓创新,持续擦亮“开放中韩、科创中韩、绿色中韩”名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及东北亚区域共同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