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吉林大地,秋意渐浓却处处涌动着建设热潮。从松嫩平原的风电吊装现场,到镇赉湿地的水利工地;从城市里拔地而起的医院学校,到林区内蜿蜒的防火道路,再到边境线上的交通要道,中交二航局吉林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二航吉林建设)的建设者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工程,在黑土地上书写着“硬核”答卷,让绿色能源、粮食安全、民生福祉与生态守护的旋律,奏响吉林振兴的最强音。
能源水利齐发力
筑牢发展“硬支撑”
9月10日,松嫩平原的风带着初秋的凉意掠过旷野,一台大型吊车的吊臂在晨光中缓缓落下,最后一片94米长的风机叶片与轮毂精准对接,现场技术人员的对讲机里传来清晰的“对接完成”指令——二航吉林建设承建的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配套风电项目(南区二标段200MW),40台风电机组全部吊装完毕。银白色的风机群整齐排列,叶片在风中轻轻转动,宛如为这片土地插上了绿色能源的“翅膀”。
“这风机可是‘巨无霸’,单台叶片重26吨,轮毂中心高度达110米,相当于36层楼高,单机最大起重量更是有129吨,抵得上22头成年大象。”项目常务副经理宋洋指着刚完工的风机,语气里满是自豪。
自开工以来,团队始终把“安全高效”放在首位,面对东北冬季漫长、极寒天气多的挑战,他们提前研判气候特点,精准规划设备进场时间,抢抓春秋施工窗口期,最大限度减少低温对工程的影响。从塔筒安装到螺栓力矩验收,每一道工序都以毫米级精度把控,“差一点都不行,这是风机稳定运行的关键。”宋洋说。
把目光移向镇赉县的湿地旁,引嫩入白扩建一期工程施工二标段的建设现场同样热火朝天。运输车辆载着砂石在泥泞的工地间穿梭,施工人员蹲在渠道旁,仔细进行渠底衬砌作业。“现在是施工黄金期,大家都在抢进度、保质量。”项目负责人黄永富走到渠道边,指着正在浇筑的混凝土建筑物介绍,“项目团队现在正在向着完工目标努力,目前各环节衔接顺畅,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引嫩入白扩建一期工程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性工程,更是助力白城地区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性”工程。“等项目建成,15.05万亩水田就能喝上‘及时水’,每年预计粮食增产1.74亿斤。”黄永富望着正在衬砌的渠道,眼中满是期待。
民生工程暖人心
科技赋能“优服务”
与能源水利项目的“大开大合”不同,长春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建设项目的创新藏在每一个细节里。
走进1#医疗综合楼施工现场,墙上张贴的二维码格外显眼——扫码就能查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以前工人看方案得翻厚厚的手册,现在手机一扫就能看,方案知晓率从75%提升到了98%,因理解偏差导致的质量问题减少22%。”安贞医院项目工程部副部长胡思远拿起手机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这座总建筑面积7.79万平方米的医院,包含医疗综合楼、感染科楼、制氧机房等多个单体。团队充分运用BIM技术,通过模型碰撞检查,已解决土建、机电等方面的图纸问题300处,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加快了进度,这项技术应用还荣获了东北三省一区2024年度建设工程BIM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
在医用气体管道施工中,他们创新采用XD-PD100密封式管焊机,实现焊口100%无损检测合格,“医疗气体关系患者生命安全,必须做到零泄漏。”胡思远严肃地说。此外,针对抹灰墙面质量差、屋面渗漏水等行业难题,团队用QC工具攻关,形成2项可复制的质量控制方法;“质量红线卡片”的推行,更让违规操作发生率下降30%,为打造优质医疗建筑筑牢防线。
同样充满民生温度的,还有延吉市两所新建学校的建设现场。日前,记者走进延吉市北山小学华盛校区,教学楼外墙已披上米白、红棕与黑灰相间的真石漆,整洁的校园道路和绿化景观初具雏形,孩子们的笑声在伴随着秋季开学的上课铃声响起;不远处的第四中学华盛校区,教学楼主体已封顶,施工人员正忙着内部管线铺设和墙体粉刷。
“小学项目与精装修、玻璃安装交叉进行,外墙真石漆喷涂必须等玻璃安装并做好防护才能开展,难度和成本都增加了不少。”项目总工鹿瑶坦言,但团队始终秉持“质量优先、效率并重”的原则,攻克了基坑降水、工期紧张等难题。“我们用的外墙保温岩棉厚度达220毫米,比普通住宅厚一倍多,既节能又防火,室内材料也都是环保的。”鹿瑶介绍,为确保智能化教学需求,项目提前预埋网线等设施,未来可实现智慧课堂全覆盖。
据悉,两所学校投用后,将有效缓解延吉西部区域入学压力,为边疆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生态交通双守护
织密振兴“保障网”
穿过长白山余脉,来到珲春市大荒沟林场,一条崭新的砂石路从山脚蜿蜒伸向山腰,路面宽4.5米,干净平整,两旁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了80.3公里长的生物防火阻隔带——这是二航吉林建设刚完工的吉林省重点国有林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项目上个月刚完成内业归档,就等着竣工验收了。”项目负责人史晓轩沿着道路行走,时不时弯腰查看路面情况,“项目涉及7个林场179条道路,总里程684.843公里,全是林业四级路,施工难度远超预期。”
珲春林区地势险峻,施工要穿越密林、翻越高山,还要应对野生动物出没、通信信号差、雨季多雨等挑战。2024年7月开工后,团队想出了“科技破局”的办法:在奥维地图中导入13697个图纸坐标桩号,让图纸与实景三维精准融合。“有了坐标引导,500名施工人员入林作业不再‘迷路’,还能开辟出平缓安全的路线,减少施工损耗。”史晓轩说。为了赶工期,团队倒排任务到天,确保“人、机、地”三不闲。同时,他们邀请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制定方案,一旦发现动物踪迹,立即暂停施工,“工程再急,也不能破坏生态。”如今,这些蜿蜒的道路如同“绿色生命线”,守护着林区的安全与生物多样性。
而在边境线上,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的建设同样如火如荼。九月的临江,秋风裹挟着鸭绿江的水汽,吹在G331临江段的施工工地上。陡峭的山崖上,建设者们系着安全绳,正有序铺设主动防护网;37公里外的神龟湾旅游驿站工地,挖掘机忙着平整地面,运输车来回运送建材,一派忙碌景象。“G331项目全长499.668公里,要治理106处灾害点,新建2座服务区、2座涵洞,还要完善全线交通安全设施。”项目经理张英哲站在施工现场,望着远处的鸭绿江,“神龟湾驿站不仅是服务区,还是红色教育窗口,‘十一’前必须完工,让游客能正常使用。”
目前,神龟湾驿站主体结构、水电及消防管道已完成,室内正在进行墙面刷漆、吊顶施工,室外忙着铺沥青。“这条路连接着边境地区的发展与未来,我们要把它修得又好又安全。”张英哲说,建设者们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每加固一方土体、每铺设一道防护网,都是在为边境振兴铺路。
除以上重点项目外,二航吉林建设省内在建项目还有长春净月高新区小街村城中村改造、长春人工智能创新基地及消防设施改造、敦化 2025 年美丽乡村建设、柳河经济开发区集中供热锅炉房及配套管网建设等,另有白城洮南供销粮油项目已完工;域外则在黑龙江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承建项目。
从绿色能源到粮食安全,从医疗教育到生态交通,二航吉林建设的建设者们用一个个优质项目为这片土地的振兴注入动能,用实干与担当续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