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四平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四平市第九次获评此项荣誉。
四平是一座承载红色记忆、拥有光荣传统的城市,因解放战争期间“四战四平”而闻名中外,被誉为北方“英雄城”。军民团结、双拥共建,始终是伴随城市发展的鲜明文化标识。近年来,四平市着力推动双拥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融合,构建了党政齐心、军地合力的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格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已成为“英雄城”军民的赤诚情怀和自觉行动。
当好“主心骨”——
夯实双拥工作牢固基础
作为双拥工作的最高荣誉,“全国双拥模范城”既是对四平市双拥工作的高度认可,也展现了四平军民携手同心、共铸强军伟业的坚定信念与实践成果。
多年来,四平市始终把双拥模范城创建作为服务军队建设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中之重,努力以最高标准、最大力度、最实举措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军地配合、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主动担当尽责。始终坚持党对双拥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29个政府主要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厘清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军地双方双拥工作组织126个,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五个纳入”(把双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政府决策机制,纳入全市精神文明评比范围,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考评),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双拥工作网络体系。
注重高效协同。坚持同心共建、密切联动,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议、军地座谈会、双拥专题会商会;军地领导定期互访;驻四平部队派出现役干部参与军地合署办公;建立联络员资料库及双拥工作微信联络群,全方位加强军地交流互动,确保双拥工作高效率运行、高质量落地。
完善工作体系。持续深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全市1020个服务中心(站),全部有效落实“五有”(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建设任务,成功创建乡级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77个,全市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建档立卡7.3万人。在全省率先建成退役军人服务微信群,全面囊括937个村(社区),实现以数字化手段赋能服务保障工作。
架好“连心桥”——
提升双拥工作质量水平
四平市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双拥工作的关键一环,进一步强化军地对接、密切军地协作,通过互办实事、互解难题、互促共进,合力奏响新时代“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乐章。
以“拥军”打基础。对部队和国防建设项目优先关注、优先启动、优先保障,解决民兵武器库基本经费、道路维修和安保问题,完善营区配套设施建设、武器库靶场建设、训练基地建设等,积极开展拥军“三服务”系列活动,落实军地互办实事,让“最好保障给国防”落到实处。全面延伸基层拥军服务触角,成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协会、“吉行军”退役军人服务队,创建典型拥军社区、拥军学校,“律动迷彩”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车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老兵直播间等一批社区拥军特色服务多点开花,共同绘就了四平拥军服务生动画卷。
以“共建”强互动。着眼推动军地人才融合发展,开展大学生“带编入伍”工作,与大学生签订带编入伍协议,进一步激发广大应届毕业大学生参军入伍热情。聚焦满足未来遂行动员支前任务需要,举行军地联合动员支前指挥演练,重点研究构建军地联合指挥模式,持续提高军地联合组织动员行动的指挥协调能力,以新时代军地高频互动,推进地方生产力、部队战斗力、军政军民凝聚力同步提升。
同时,驻四平部队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投资210余万元参与地方帮扶解困工作,资助贫困学生100余名;官兵献血累计40余万毫升;完成除雪、抗涝等工作百余次;协同推进大学生“带编入伍”,彰显军民鱼水情深。
曲雷是四平市东晟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1996年,18岁的曲雷应征入伍;2003年,光荣退役。八载军营锻铁骨,在成为社区工作者后,曲雷把军旅作风带入街巷,面对琐碎繁杂的基层事务,没有丝毫懈怠。处理邻里纠纷时,他耐心倾听,公正调解;组织社区活动时,他精心策划,积极筹备;宣传政策法规时,他细致讲解,力求透彻。
作为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者,曲雷常年踊跃参加各类志愿活动。街道环境需要维护时,他躬身清扫垃圾汗透衣背;独居老人需要帮助时,他送去生活物资解燃眉之急;血库用血告急时,他挽袖献血十余载从未间断……他常说:“能帮一点是一点,自己多做一点,社会就会更美好一点。”
在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曲雷通过宣传展板上关于骨髓捐献的介绍,了解到骨髓捐献能为绝境中的患者送去微光,他毫不犹豫签下了捐献协议。今年初春,配型成功的电话打来,曲雷当即决定奔赴这场生命之约。3月4日,曲雷躺在吉大三院的病床上,看着殷红的血液在透明导管中潺潺流淌。近3个小时的采集过程,监测仪的滴答声与他的心跳同频共振。当267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被郑重封存时,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一名退役军人那份炽热的大爱。曲雷是吉林省第190位、四平市第1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说:“我当过兵,知道责任的分量。我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挽救了一个家庭。”
从军营到社区,从志愿服务到生命救助,从手握钢枪守卫疆土,到俯身为桥托举生命,曲雷始终以军人的担当和热血,在不同的岗位和领域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更多人传递爱心、勇担责任,为社会增添温暖与希望。
办好“暖心事”——
推动双拥工作落地见效
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军队爱人民。四平市坚决维护军人尊崇地位、保障军人合法权益,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解、有忧必排,让广大官兵不为后路担心、不为后院分心、不为后代忧心。近年来,四平市按政策安置退役军人236名,按需安置随军家属26名,“教育拥军”惠及军人子女923名。发放各类慰问金1000余万元,投入专项资金助力提升部队练兵备战水平。
不折不扣推进转业安置。坚持“七个100%”不动摇,即转业干部100%安置到行政和事业单位;正团职军转干部100%安排到实职岗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100%安置到事业单位或中央直属企业;城乡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经济补助100%发放;退役士兵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的100%给予免费培训;军队离(退)休干部(士官)接收安置率100%;无军籍职工接收安置率100%,实现了部队、接收单位、退役军人“三满意”。
高质高效服务军人军属。克服超编超员困难,优选岗位安排随军家属就业,按照对等安置原则成功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问题。定期举办随军家属就业专场招聘会、职业技能培训班,对未就业随军家属由市财政拨专款发放基本生活补助。深入实施教育拥军优待工程,坚持“免收择校费、优待分数段”,实现了军人子女花最少的钱、上最好的学、接受最理想的教育。
6月12日,一场专为随军未就业家属打造的暖心招聘会,在四平市就业服务局举行。这场由四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四平市就业服务局联合主办的专场活动,以“精准对接、贴心服务”为宗旨,架起了军属与企业间的就业桥梁,为驻四平部队官兵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后方保障”大礼。
早在筹备阶段,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秉持“需求为本”理念,主动向驻四平部队发出函件,通过调研掌握随军未就业家属的专业背景、技能特长与职业意向,依托细致摸排形成个性化需求清单。随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市就业服务局联动走访企业,围绕家属需求征集优质岗位,寻找到百余个与军属技能、意向高度适配的职位,实现了“按需供岗”,推动军属就业从“被动选岗”向“精准匹配”跃升。
招聘会现场,50余家企业展位整齐排列,展板上标注的销售专员、行政文员等100余个岗位信息一目了然。随军家属们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在展位间认真咨询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眼中满是对新岗位的期待。活动现场还设置就业服务角、政策咨询台、职业指导区等,为随军家属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就业服务。此次活动吸引30余名随军家属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0余人次。招聘会后,两部门建立了“跟踪服务台账”,对达成就业意向的军属开展精准化入职协助。对暂未找到合适岗位的家属,持续推送岗位信息,并链接技能培训资源,助力其提升就业竞争力。
用心用情开展走访慰问。注重做好人文关怀,每逢重大节日,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驻四平部队官兵、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困难退役军人,帮助本地边海防官兵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制作地域特色“拥军礼包”专项慰问边海防官兵,实现慰问对象全覆盖、温暖关怀入人心。
抓好抓实就业创业工作。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作为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课题,全市遴选培训机构21家,有272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414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参加学历教育享受的优惠政策,共有212名退役军人报名参加高职扩招,有274名退役士兵大学生复学;全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落实就业创业主体责任,召开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5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23622个,达成就业意向1122人;成立四平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整合24家会员单位力量,保障退役军人就业意愿和企业需求信息精准对接,吸纳退役军人就业401人;选树全市17家军创企业参加首届全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成果展交会,选树2组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团队参加第三届吉林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其中1组参赛团队荣获大赛二等奖。
绘好“同心圆”——
建强双拥工作宣传阵地
四平市坚持把双拥宣传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党委、政府及组织、教育、文化、广电等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设计新颖的宣传活动,引导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双拥工作。将“英雄之城,红色四平”作为城市宣传语,养英雄气、传英雄志、创英雄业。打造四平国防教育公园、双拥微游园,设立15个军人驿站、4条双拥示范街和11个军人法律服务站,擦亮城市双拥品牌。
丰富形式载体。把双拥宣传、国防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纳入全民教育规划、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课程;深入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方式,在政府网站、电视台、报纸等平台、载体上开设专版专栏,常态化宣传双拥工作政策、工作动态、工作信息,为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提高宣传质效。制定《四平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方案》,将全市3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个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全部纳入工作范畴,深入开展“双拥”活动月和“国防法”宣传月活动。创建优待拥军新模式,即四平域内现(退)役军人互联网应用平台“优军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现(退)役军人优待和军民融合发展工作进一步深度赋能,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军人优待和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利用申请到的58件大型退役武器装备,在一江山岛战役红色纪念园内打造“四平国防教育公园”,“国防绿”与“生态绿”有机融合。
培树标杆典型。扎实做好“情系最可爱的人·最美退役军人”先进典型挖掘、选树、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媒体报喜”“登门送喜”活动,表彰宣传了一批优秀退役军人、最美军嫂、拥军人物,广大军属、烈属和退役军人荣誉感、自豪感全面提升。突出抓好“军营传喜报·英城添荣光”集中送喜报活动,专门召开立功表彰大会,对三等功以上官兵家属予以广泛宣扬,以点带面营造浓厚拥军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