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七七事变·卢沟桥》:

定格全民族抗战的历史瞬间

本报记者 郭悦

在“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上,杨克山、崔开玺创作的巨幅油画《七七事变·卢沟桥》将重要历史时刻凝固在画布之上,以其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再现了全民族抗战起点的壮烈场景。

谈及这幅作品独特的历史价值,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陈思说:“作为全景再现‘七七事变’的巨幅油画,作品填补了因战事突发导致影像记录缺失的视觉空白。”画作采用横向全景式构图,通过三个视觉层次展开叙事:前景展现激烈交火场景,中景呈现爆炸火焰与弹道轨迹,远景则聚焦浓烟笼罩的卢沟桥,形成了强烈的空间纵深感。

在艺术表现上,陈思特别谈到作品的色彩运用:“整件作品以冷暖色调对比凸显战争残酷性。灰褐色为主调的残垣断壁营造压抑氛围;橘红色爆炸光效与靛蓝色硝烟形成强烈视觉冲击。”这种精心设计的色彩语言,不仅再现了战场的惨烈,更深化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作品对历史细节的还原同样令人赞叹。画家通过严谨的军事装备考证,准确还原了二十九军的作战特征。人物动态捕捉采用瞬间定格手法,士兵持步枪跃出掩体反击的肢体语言充满张力,将具体战役场景与民族精神象征有机融合。

《七七事变·卢沟桥》让观者直观感受到,正是卢沟桥的枪声,唤醒了中华民族全面而深刻的民族觉醒。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以钢铁意志投身到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