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问道吉线G331

龙榆树

赵培光

于佳奇 摄

千字文,文千字;千秋吟,吟千秋。

落在乾安,遍地珠玑。乡里,村里,屯里,莹莹且莹莹,虚幻中交相辉映,好一派裕民富众的景象。所谓“墨悲丝染”,所谓“诗赞羔羊”,文注释:墨子悲叹白丝被染上了杂色,《诗经》赞颂羔羊能保持着洁白。

墨字村之墨,油然而生敬意。

当然是敬墨子了!墨子,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人,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太遥远,太模糊,弗如摘出一个“墨”,与约定“字”组合,以示祖辈的纪念。小小墨字村,建屯于1928年,逃灾避难的于氏、金氏、孙氏等人家,在这里结寨造屋,山不见水见,生生息息。他们奔什么来的呢?奔……榆树!

一树复一树,一丛复一丛。更可喜的是,偌大的“古榆部落”里,突出着十一棵至尊至圣,苍劲而雄伟。春秋起伏,时来运转,2023年,头头脑脑的树被一一地上了户口。二维码加身,扫一扫,身世与身价尽收眼底。不错,天下处处榆树,各得其所。墨字村的榆树多情,多出个“龙”来,姑且“龙榆树”了,非叫不可的那种执拗。龙,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神者无不能。能兴云,能降雨,能令天公遂人愿。那故事,那故事里的故事,鸡毛一样多。病恹恹的孩子和大人,跪在树下拜拜,也烧香,也磕头,也系红布条,一好兴许百好。神吧?不神。那是龙,龙显神威!

口口相传的龙榆树,还真招人待见。成片,成林,成大阵仗,成大气势。或曰“祸因恶积”,或曰“福缘善庆”。据85岁的梁万财老人回忆:小时候,树上树下是孩子们经常玩耍的地方。掏鸟窝儿、捋榆钱儿、扒榆皮儿、吸榆汁儿、拧叫叫,还帮助大人割树条儿编筐编篓、打粪帘子呢!享乐时难得享乐,无奈时难免无奈,花落水流。见我们一群访客面对龙榆树,又仰天又俯地,又拍照又拍视频,好奇的村民便凑过来,把从前的傻事、趣事、喜事,慢悠悠地拽,美滋滋地扯,脸上盛开灿烂的过往。一时间,笑语欢声,风送哪里是哪里,哪里殷勤哪里还。

叫龙榆树叫的吧?

树好,人也跟着好。1948年,政府加大了栽植力度。1960年,墨字村加强了保护措施。造林,养林,护林,传为“困难时期”的佳话。有困难,找龙榆,龙榆积极助力。尽管,龙榆不是食品,不是米,不是面,不是瓜果梨桃,但榆非线性,浑身是宝,足可以充饥,足可以使村民走出瘦骨嶙峋的年代。老辈人回想老日子,会很自然地念起第一任护林员张氏,他背着个土枪四处转悠,眼里容也容不得沙子。要是谁敢冒犯树,他就冒犯谁,绝不含糊。让榆树是榆树,让榆林是榆林,何止一个守林员的职责?

时下,墨字村的父老乡亲,个顶个,怀抱着美好的心愿。

魂——归——来——兮!

归来。

老话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如何“靠树吃树”,是个新课题。乾安164个村,偏偏墨字村占据榆林面积5.6公顷,得益于龙的赏赐了。土生土长的村民于佳奇,从小爱树,也迷树,有时叫树为朋友,有时叫树为哥们。2007年,他挑起了村主任的担子。2011年,他挑起了村书记的担子。一人从此双肩挑,生态,生态,还是生态。追波逐浪追逐风,小文章做小文章的灵秀,大文章做大文章的壮丽。今春伊始,便实施了露营公园的工程,美梦铺展画卷,大地上的美丽梦想。墨字村,文旅村,天下龙榆这一村!

最是岁月服世道。龙榆,龙榆,龙榆,叫着顺嘴了,听着顺心了。不消说,比真话还真,比神话还神。

无非鹏程远,无非祖业宏。

墨子,墨墨子子尽学问;村民,村村民民皆劳绩。龙榆树,不辜负,把一切托付给季节,或此或彼。譬如:休戚与共,荣辱与共。人不会放弃树,树不会放弃人,何况龙榆树!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