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华泰来)10月9日,《长春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实施。日前,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四平市副市长张有表示,四平市将坚持“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均衡发展、共赢发展”,重点围绕七个产业持续发力,共建都市圈产业体系。
加快农机和换热器产业合作发展。四平农机品类位居东北首位,产值占全省半壁江山,板式换热器占全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四平市将依托长春都市圈人才、科技优势,共同建设全省农机产业发展中心、国家级现代农机产业园和“中国换热器之城”。
加快现代农业合作发展。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北方农谷建设,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共同构建四(平)长(春)松(原)白(城)现代农业产业带。
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发展。四平地处国家网络通信骨干节点主通道上,已建成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下一步,四平市将全力推进都市圈内产业算力协同,共同建设国家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打造全省万P智算中心。
加快物流业合作发展。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以四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支点,推动建设四平公铁联运物流园,对接中欧班列,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汽车、冷链等商品物流,打造东北区域重要物流集散地。
加快绿色能源产业合作发展。依托全省最大的国能双辽200万千瓦火电和千万千瓦新能源开发空间,积极承接都市圈内绿色载能产业,谋划一批绿电赋能项目,加强与辽源、长春、松原、白城等地联动,共同打造以国家清洁能源基地为引领的特色产业带。
加快汽车零部件配套和专用车产业合作发展。发展壮大长平共建汽车产业园、伊通零部件产业园,加快推进四平市天工钒钛新材料进入一汽配套体系,壮大现有产业规模,打造吉林省汽车零部件(专用车)重要生产基地。
加快文旅康养产业合作发展。依托伊通特殊区位优势,建设悦如火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景台组团发展“功能区”、长春南部高端服务业“承载区”,打造长春市民休闲、旅游康养的“后花园”。依托吉林四平干部学院、四平战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打造全国红色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