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赵琳 记者毕玮琳)金秋时节,东丰县那丹伯镇的田野里、庭院中满是丰收的图景。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镇党委以“飞地经济”与“庭院经济”为双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交出了一份既有“烟火气”又有“含金量”的民生答卷。飞地经济,即打破“地界”搞合作,达到两地实现共赢的目的。
75亩“飞地”变“宝地”,特色种植结出增收果。在镇党委科学规划下,总面积75亩的飞地经济示范基地落地生根,射干、大豆、西瓜、大葱等作物长势喜人。这片曾经的闲置土地,如今不仅创造了预计18.7万元的总收入,更成为脱贫户的“家门口就业岗”——通过务工增收、土地流转分红,村民们不用出远门,就能把“钱袋子”鼓起来。
眼下正值大葱采收旺季,镇党委迅速集结机关干部组成助农志愿服务队,田间地头瞬间成了“实干战场”。党员干部们挽起袖子、俯下身子,手起葱落间,大葱被整齐码放,确保“颗颗归仓”。而此次采收的全部收益,将直接用于帮扶困难群众,让党的关怀顺着田埂流进百姓心里。
“飞地”盘活资源,“庭院”激发活力,党建引领添动力。今年以来,那丹伯镇脱贫户总收入较去年显著提升17.1%,特色富民路越走越宽。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深化“双经济”发展模式,探索更多增收新路径,让脱贫群众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