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要闻

杏林弦歌铸魂脉 五色华章谱新篇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医学的温度,始于文化的深度。

校园文化是浸润心灵的春雨,是滋养成长的沃土,在教育事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医学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学校领导班子深知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多年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生命的教育”为核心,深化“文化塑校”战略,秉持“生命至上,健康有我”的崇高信念,积极构建以“自强、厚德、仁爱、济世”为四个维度,由“金、红、蓝、绿、橙”五条文脉构成的“一核四维五色”特色杏林文化体系。

“自强厚德、仁爱济世”是学校的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也是杏林文化的四个维度。“自强、厚德”出自《周易》中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厚德蕴含了白医人尊重生命,奋发进取,知难而上,敢于担当,立德树人,用心作为,使事业蒸蒸日上的精神。“仁爱”“济世”分别出自《淮南子·修务训》和《论语·雍也》,意为宽仁博爱,济世大众,造福于民,服务社会。仁爱济世彰显了白医人胸怀仁德大爱,励志普济苍生的博大情怀。

“自强”是杏林文化的内驱动力,“厚德”是杏林文化的价值追求,“仁爱”是杏林文化的品格塑造,“济世”是杏林文化的使命担当。

漫步校园中,环境优美若画卷,古树参天绿荫深,曲径通幽鸟啁啾,楼亭参差,荷叶亭亭,清香扑鼻,别有神韵。从现代化教学设施到绿意盎然的校园景观,从浓厚的学术氛围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学校对文化育人的执着追求。这座历经67年峥嵘岁月的学校,承古迹遗韵,传鹤乡文脉,为国家培育了一批批有温度、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医者。

校史传承经纬交织

绘就白医金色文脉

自建校伊始,一代代白医人怀揣医者仁心的炽热情怀,在医学的浩瀚海洋中孜孜求索、躬行实践。支撑他们风雨兼程的,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创业经历,顾全大局、和衷共济的合校谋划,发愤图强、力争上游的升专努力,主动求变、敢为人先的上划行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双创实践。这些精神食粮如同一根坚韧的纽带,编织起学校发展的深厚底蕴,也成为每位师生成长的精神基石。在其浸润下,学校凝练出“自强厚德、仁爱济世”的校训,“和谐进取、务实创新”的校风,“博学笃行、敬业惠生”的教风,以及“学知问识,明辨慎思”的学风。这些与“三风一训”如春风化雨,融入师生日常,激励着他们在医学求知与育人征程上携手共进、勇攀高峰。

师生共同书写了辉煌篇章。2022年,学校荣膺“吉林省文明校园”称号,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巾帼标兵等一批闪耀着时代光芒的先进典型,以及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标杆集体。这些荣誉更照亮了白医人逐梦前行的轨迹。

《仁爱白医 杏林正暖》定格岁月光影,《影像白医》留存历史记忆,《文蕴杏林》辑录精神脉络。驻足“杏林正暖”校史展馆,珍贵展陈似时光碎片,触摸中可感知精神根系的深扎;漫步荣誉长廊,奖状证书凝萃着师生奋斗的结晶;踏入“园丁谷”,玻璃上的教师名录承载着前辈的育人初心;行至“桃李溪”,暖阳下历届学子姓名闪耀,见证着“医路启航”的荣耀过往。从校史展馆到荣誉长廊,从园丁谷到桃李溪,每一处文化地标都在无声诉说着学校文化血脉的传承密码。

“红园”基地灯塔闪耀

铸魂育人红色文脉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红色铸魂,正是培育未来白衣天使的关键密钥。校内6000平方米的红园,青砖步道串联起200余件实物作品,犹如一部立体党史教科书,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的百年奋斗史诗。这里是新生入学的“思政第一课”现场,是党团活动的精神殿堂,更是思政课的情景课堂。2021年获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红园成为区域红色文化传播的新高地,吸引校内外参观者追溯初心,让红色基因在触摸历史中代代相传。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红色铸魂的学术重镇与思想阵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学教育,培育出一批批“政治坚定、专业精湛”的新时代医者。白医青马学员化身红色种子,在校园播撒信仰火种;“红色·寻迹”研学行动深入红色遗迹,挖掘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当红色基因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样板支部等荣誉纷至沓来,这些闪亮的勋章,正是学校在立德树人征程上书写的精彩答卷,彰显着红色铸魂工作的斐然成效。

从金色文脉的精神赓续到红色文脉的信仰传承,学校始终以文化人、以史铸魂,在医学教育的沃土上培育出兼具仁心与仁术的时代新人,让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白医人的血脉中永续流淌。

“健康有我”使命坐标

织就健康蓝色文脉

学校以“生命的教育”为核心理念,将教育的罗盘始终锚定在对生命的敬畏、理解与守护之上。在医学教育的版图中,医药健康文脉不仅是知识传承的银色纽带,更是孕育德才兼备医者的精神胚胎,深刻塑造着师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信仰与济世情怀。

生命教育示范课如春雨润物,滋养着“护佑生命”的从医初心;人体生命科学馆以解剖学的精密图谱,筑牢生命认知的科学根基;中医药文化馆藏纳千年岐黄智慧,让草木金石皆成育人良药;眼健康科普馆化作光明使者,播撒爱眼护眼的科学理念;禁毒教育基地竖起红色警戒线,守护青春生命的纯净星空;陈香美院士馆陈列着医学攀登者的足迹,激励后学勇闯科研无人区;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搭建心灵彩虹桥,守护师生的精神绿洲。从杏林讲堂的前沿学术碰撞,到执业医师考试基地的职业淬炼;从护士节宣誓时的铿锵誓言,到白求恩、华佗塑像前的医者初心——这些文化地标串起医药健康文脉的精神谱系。

更令人瞩目的是,学校将医学教育的根系深扎于社会服务的沃土。“白医月嫂”等六大培训品牌成为吉林西部“医养康”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光明行”“健齿行”等九大“白医行”公益行动如蒲公英般播撒健康火种,“访·讲·签”大学生健康普及行动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急救教育基地肩负起东北区域“救在身边”的使命担当。脱贫攻坚的路上,村医学员成为乡村健康“守门人”;西部援建中,白医学子用青春点亮边疆医疗之光。医药健康文脉早已超越校园边界,在护佑生命的征途上开枝散叶,结出守护人民健康的累累硕果。

绿色环保生态基底

铺就和谐绿色文脉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交响中,学校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将生态和谐理念融入校园建设,让绿色不仅成为校园的视觉底色,更成为人才培养的精神原色。

绿韵流转间,自然、建筑与人文奏响和谐乐章。杏园的粉雾、桃李园的雪浪、百草园的药香、鹤园的羽影、红园的星火、莲子湖的波光,如调色盘般铺展四季画卷。春日杏林灼灼,恍若云霞栖枝;盛夏莲香袅袅,可见鱼戏新荷;深秋鹤鸣朗朗,红园浸染霜色;寒冬百草凝露,忍冬绽放虬枝。漫步其间,百草园的中药楹联暗藏医理哲思,鸿儒亭的《爱莲说》碑刻传递清廉之志,建筑外墙的绿植幕墙呼吸着自然韵律,打造了“一步一景皆育人,一草一木总关情”的生态人文境界。

节用惜物处,节能、节水、节粮筑牢绿色根基。学校以“减碳先锋”的自觉构建低碳校园:太阳能景观灯在夜色中眨着绿色的眼睛,地源热泵系统让寒冬暖如春日,喷灌滴灌技术呵护每一寸绿茵,“光盘行动”倡议书签下节约承诺。这些润物细无声的举措,让绿色生活成为师生的自觉选择。2020年捧回的“吉林省公共机构节能先进单位”奖牌,正是对这份绿色坚守的最佳注脚。

从自然景观的诗意营造到节能技术的创新应用,从生态理念的浸润式培养到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绿色文脉如同一条翡翠纽带,串联起校园的现在与未来,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仅镌刻在校园的草木砖石之间,更植根于每位白医人的心灵深处,在培养具有生态良知的医学人才之路上,迈出坚实而优雅的步伐。

数智赋能动力引擎

驱动校园橙色文脉

学校以前瞻视野锚定教育信息化赛道,以战略定力构建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校园新生态。在“十四五”发展蓝图中,数字基建如磐石筑基:双核心双链路网络架构搭起高速信息通道,万兆主干网如数字神经脉络贯通校园,千兆到桌面的有线无线全覆盖网络,让师生在任何角落都能享受“无感连接”的智能服务,全天候浸润在数据流动的数字海洋中。

软件应用领域,技术创新绽放智慧之花。学校秉持“问题导向、需求驱动”理念,自主研发轻量化数字工具集群,精准破解管理、教学、服务中的痛点难点。从招生季的智能选寝系统开启学子追梦之旅,到迎新系统的“一站式”数字向导;从在线教学平台的云端课堂到智能考务系统的精准测评,从公寓管理的智能安防到实习就业的全流程追踪——一套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矩阵,让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节点都闪耀着智慧光芒。

在技术赋能的征程中,一支“懂教育、精技术、善创新”的数字尖兵队伍迅速崛起。这支由“国家级数字校园突出个人”“吉林省技术能手”领衔的创新智囊团,以职称结构合理、研究志趣相投的鲜明特质,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他们用代码编织教育梦想,以数据解构教学范式,让技术创新与教育情怀在碰撞中激发出璀璨火花。

数智化建设的累累硕果已形成强大标杆效应:国家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的金字招牌,中国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奖的至高荣誉,吸引全国30余所院校慕名前来“取经”。当学校团队多次赴省内外兄弟院校传经送宝时,这套“白医数字方案”正化作橙色文脉的涟漪,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浪潮中激起层层回响。

文化为舟,载医者远航。

在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文化从不是墙上生硬的标语,而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基因——它是医学课堂上俯身实验时的专注凝视,是志愿义诊中俯身问诊时的淋漓汗水,是科研数据前俯身求索时的严谨笔触。这些具象化的文化符号,如同细密的针脚,将“仁爱、精诚、创新、担当”的精神密码,缝进每位白医人的职业基因。

展望未来,白城医高专将继续以文化人、以魂铸医,让五种文脉交织的精神火炬照亮育人征途。让金色文脉的医者初心熔铸仁心,让红色文脉的信仰之光淬炼忠魂,让蓝色文脉的健康使命厚植担当,让绿色文脉的生态理念滋养品格,让橙色文脉的数智力量赋能未来。当“自强厚德、仁爱济世”的校训精神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一所医学院校的文化自觉,正转化为培育“胸怀天下、仁心仁术”苍生大医的强劲动能。愿每位从这里走出的白医人,都能以文化浸润的精神脊梁,在守护人类健康的征途上,书写属于新时代医者的绚丽篇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