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3版:要闻

桦甸市:

项目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李婷 张添奥

年初以来,桦甸市牢固树立“三年站排头、实现新突破”的目标,坚定不移地立足资源禀赋,强化重点产业项目的核心拉动作用。1—8月,全市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1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5%。在这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鲜食玉米产业的集群迸发与黄金文旅项目的强势推进,共同构筑了桦甸经济项目建设的“双引擎”。

百年矿脉焕发文化赋能“新光彩”

为推动工文旅深度融合,桦甸市正全力挖掘“中国黄金第一矿”的悠久历史底蕴,加快推动中国黄金博物馆这一标志性项目建设。近日,一场以确保年底主体结构封顶为目标的“百日攻坚”行动正式启动。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表示,要以“安全零事故、质量创优质、进度保节点”为核心,全面提升施工管理标准。

面对东北地区即将到来的严寒挑战,他们推行“挂图作战”模式,通过倒排工期,将施工任务精确分解至每日每岗,并量身定制冬季施工方案,全力攻克低温下的施工质量难题,保障工程建设进度。

近日,记者在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塔吊铁臂擎天而立,挖掘机、混凝土搅拌车等重型机械来回穿梭、作业,轰鸣声奏响建设的强音;工人们在各作业面上紧张忙碌,焊接火花不时闪烁,与高扬的彩旗共同勾勒出一幅如火如荼、全力冲刺的火热画卷。桦甸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不仅是桦甸市“锚定‘一号项目’建设,全力抓好重大项目投资入统”的生动实践,更将在竣工后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黄金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推动当地经济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全新的文化动能。

“黄金产业”串起乡村振兴“致富链”

近年来,桦甸市将鲜食玉米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乡村振兴的优势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政策引导、规划先行、项目驱动,实现了从种植、加工到品牌营销的全链条升级。

该产业的探索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创新的“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历经多年深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达3000公顷,集聚了20家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突破1.4亿棒,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2024年,他们聚焦于延链、补链、强链,成功引进了5家实力雄厚的加工企业。为确保项目快速落地,桦甸市创新服务模式,成立鲜食玉米产业办公室,提供从审批、用地到投产的全流程驻企帮扶。目前已有3家引进企业如期竣工投产,并在2025年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了490公顷种植基地建设,加工塑封保鲜玉米2500万棒,产品凭借先进锁鲜技术和优质口感迅速抢占市场。

目前,桦甸拥有甜糯玉米相关商标14个。其中,“长白山湖”速冻甜糯玉米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晓峰”“黄金格格”等品牌跻身吉林省著名商标行列。

两大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桦甸市开足马力上项目,稳中求进促投资的缩影。据悉,桦甸市全年计划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以上。下一步,桦甸市将继续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一切以项目为中心,把项目谋划、储备和实施放在突出位置,扎实推动要素保障和问题攻坚,推动项目建设进一步提质增效。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