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要闻

沃野流金庆丰收 金融赋能谱新篇

——吉林农商银行积极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吉林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实地走访客户。


金秋十月,吉林沃野,丰收如画。在这喜悦的背后,是吉林农商银行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守护黑土粮仓,夯实丰收根基。仓廪实,底气足,金融力量让吉林大地的丰收画卷更加绚丽。

“这笔贷款真是雪中送炭,为我们扩大制种规模解了燃眉之急!”吉林某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对前来走访的吉林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连声道谢。作为省级龙头制种企业,该公司在扩大经营过程中一度面临资金缺口。银行客户经理在走访中精准识别企业困境,迅速响应,以其持有的销售订单为质押,快速发放了一笔生产经营贷款。此举不仅精准支持了龙头制种企业的发展,也有效带动了合作农户增收致富,生动诠释了金融支农助企的“良性循环”与“多方共赢”。

守护沃土,筑牢丰收根基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吉林农商银行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全力支持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盐碱地改造,为“藏粮于地”战略注入坚实金融力量。

该行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机制,提供全领域、全流程的综合金融服务。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的担保物不足问题,创新推出“吉农黑金贷”“吉农良田贷”等专属产品,采用信用方式发放,每公顷土地授信1万元至1.5万元,单户额度最高达1000万元,切实降低融资门槛与成本。

在实践层面,梨树支行创新构建“黑土地研究院+保险+核心企业+经营主体+银行”的产业链闭环服务模式。银行提供融资及“一对一”专属服务,形成多方协同、风险共担的创新机制,累计发放“吉农黑金贷”3820万元。

年初以来,该行累计发放粮食产业贷款218亿元,余额达304亿元。其中,黑土地保护贷款6.2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0.5亿元、盐碱地改造贷款2.5亿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8.7亿元,为黑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粮食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

良种强“芯”,激活增产引擎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增产的关键。吉林农商银行紧扣国家种业振兴战略,全力加强对省内种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一方面,该行重点服务“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加大对国家级制种基地、种业园区和省级繁育基地的信贷投入,并对领军型、优势型、潜力型及特色型种业企业给予优先支持。

在服务模式上,该行洮南支行创新推出“银行+种业企业+农户”联动机制,量身打造“种芯贷”特色产品,通过订单质押向企业发放生产经营贷款,并借助企业担保为农户提供订单农业经营贷款。自开办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7026万元,有效支持了省级龙头制种企业和13户种粮大户。

此外,该行积极拓宽种业企业融资渠道,开办种业知识产权、存货、订单和应收账款等抵质押贷款业务,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大力支持吉林长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三江”实验室等育种优势单位建设,持续扩大“强种贷”“强芯贷”等专项产品的覆盖面,为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育种项目提供坚实资金保障。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种业振兴领域贷款3.5亿元。

科技赋能,引领智慧农业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已成为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吉林农商银行紧密围绕农机装备制造领域,创新专项信贷产品,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专精特新”农机制造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优先保障各类涉农经营主体购置和更新大马力拖拉机、水稻抛秧机、玉米籽粒收获机等关键农机装备。

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方面,该行重点支持智慧农业装备、北斗智能监测终端等先进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并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助力农业科技变革与生产方式转型。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农机装备贷款1.1亿元,农业科技创新领域贷款0.6亿元。

此外,该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联合政府职能部门共同打造涉农助企金融服务平台。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搭建“吉农经管”平台,集成村集体数据管理、财务管理、运行管理、银农直连等八大功能,实现精准化服务支持;与省财政厅共建惠民惠农资金监管平台,有效提升财政农补资金的监管效率与透明度,进一步优化农业服务体系。

(张雷 郭继元)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