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美佳)近日,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持续近一年的企业买卖合同纠纷,促使双方握手言和,以司法温度护航营商环境。
据悉,某科技公司与某制造公司2022年签订设备采购合同,履约中因设备质量、违约金及货款支付产生分歧,协商未果后诉至法院。承办法官考量简单判决可能“案结事未了”,决定以调解促双赢。通过“背对背”沟通厘清焦点、释法明理,从企业发展角度阐明诉讼利弊;多轮“面对面”调解中,引导双方互谅互让,兼顾客观困难与违约事实,寻找利益平衡点。最终,原告降低违约金并延长付款期,被告承诺分期支付,纠纷圆满化解。
昌邑法院深化“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机制,优化涉企纠纷审理流程,精准提供司法服务,减轻企业诉累,以专业高效的司法力量,为辖区企业健康发展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注入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