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吉林边疆,长白山铺展鎏金画卷,鸭绿江激荡碧玉波涛,图们江承载开放热潮。一场跨越1400余公里沿边通道,串联白山、集安、延边的产业盛会,正以“戎光”为笔、以初心为墨,书写兴边富民的时代答卷。
吉林省军创企业边疆行暨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产业项目推介活动,汇聚全国10个省市,84家省内外军创、拥军企业及金融证券机构270余名嘉宾,涉及教育科技、农业产业、食品加工、智能制造等9个行业,通过三场精准对接会敲定18个合作意向,让退役军人的担当底色与边疆发展的活力亮色交相辉映,在G331这条“黄金动脉”上奏响稳边固边的雄浑乐章。
政策搭台
筑就跨越山海的“连心桥”
“这不仅是产业对接的盛会,更是落实兴边富民行动的具体措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要负责人说。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载体,此次边疆行以政策为经、以服务为纬,在吉林边疆织就资源聚合的立体网络。
在政策扶持与地方资源优势的双重驱动下,吉林省边疆地区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潜力与合作诚意。作为生态之城、红色之城、希望之城,白山准备了冰雪经济、生态康养、边境旅游等一批好项目,还出台了创业孵化、融资支持等政策,就是要让军创企业家在白山放心投资、安心发展。通化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地,更是军创企业干事创业的沃土。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早已不是一条普通公路,它一头连着兴边富民的国家战略,一头连着企业发展的广阔天地。通化将始终秉持“亲商、尊商、安商、富商”理念,以最优营商环境、最实服务举措,让军创企业在边疆安心扎根、放手发展。延边是革命老区,“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的红色血脉代代相传。这里更是开放热土,近年来,已有近万名退役军人在延边自主创业,带动9.8万名群众就业,军创企业是边疆振兴的“生力军”。
部门协同的强大合力,让服务链条无缝衔接。每场推介会都精准搭建“政策解读—项目展示—对接洽谈—考察调研”的闭环流程。这种“上下联动、跨省协同”的机制,让广东的供应链、山东的农业技术、黑龙江的产业经验、安徽的制造资源等跨越山海,与吉林边疆的资源禀赋精准对接。
金融活水的定向注入,为项目落地解渴赋能。中国银河证券、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10家金融证券机构携带“定制礼包”而来,依托退役军人优待证构建的金融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全域国防教育基地、边境立体安全建设等项目,探索成立产业发展基金,并提供针对农牧业、生态项目、文旅产业等提供灵活利率、结算便利的全周期资金保障。这种“政策铺路、金融护航”的格局,让军创企业融入边疆发展,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在边疆振兴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产业联姻
激活边疆振兴的“动力源”
G331吉林段如一条银链,串起吉林边疆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开放之利。此次边疆行以产业为媒,让生态、文旅、跨境贸易等特色产业在军创力量的加持下焕发新生。
生态产业化的实践在三地开花结果。“每滴泉水都藏着边疆的纯净。”延边布尔湖里矿泉饮品公司创始人邵旭东举起产品说。这位有着14年军龄的老兵,将部队“认准就干”的韧劲融入创业,带动数十名战友就业。白山的森林生态项目中,军创企业引入林下种植技术,让参天古木下生长出“致富草”。集安凉水村的土豆粉条项目遇技术瓶颈时,辽宁连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当即送上矿物质肥解决方案,让“土疙瘩”变成“金条条”。吉林省戎马回甘公司的“老兵家庭农场”更具巧思:“一头猪‘消化’一亩地秸秆,既改良土壤又增产增收,将黑土地保护与生态养殖完美融合。”
文旅融合的创新点亮边境风景线。在延边三合村,退役军人韩仔钰带领团队接过古树咖啡驿站,将延边特产苹果梨风味融入咖啡,通过直播引流让驿站成为“网红打卡点”,11棵黄杨古树见证着“扎根边疆、守护边疆”的誓言。集安的高句丽文化与红色基因碰撞出火花:北京想当年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开发高句丽文创IP,吉林省朗宣文化传媒筹备一场红色文旅音乐节,下解放村盘活闲置民房打造军旅民宿,让文化资源变成“旅游钱包”。白山的“森林康养+边境研学”线路,更让生态观光与国防教育实现双赢,成为G331上的新亮点。
跨境联动的格局打开发展新空间,军创企业正借力打造“口岸+加工+电商”产业链。集安依托口岸优势,吸引沈阳苍达公司布局油品贸易与精深加工,山东军创联盟则带来农产品外销经验,让“边境好货”走向全国。广东军创现代农业集团更搭建起“吉林边疆-大湾区”供应链,让长白山人参、延边酱料通过冷链直达华南市场,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戎光扎根
铸就稳边固边的“钢铁长城”
“退役不褪色,退伍不褪志。”在吉林边疆的每一寸土地上,军创企业家们以军人的担当,筑起“产业兴边、情感安边、责任固边”的立体防线。
通化玫瑰谷景区与边境村结对共建,将“村企合作、老兵兴农”模式复制推广;延边籍老兵王庆莲退役后在哈尔滨深耕食品行业20余年,特意返乡对接梅花鹿养殖项目,以产业反哺故土。山东日照的退役军人企业家刘加义,带着20年军旅情怀和茶叶产业项目,计划在白山、龙井布点,带动更多战友创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投资总监孙阳阳,紧盯国防教育基地项目,为边疆地区国防教育和产业发展添份力。
民生福祉的提升是永恒的追求。珲春“红枫谷”米业的卢怡与200余户村民签订高于市场价的收粮协议,既保障原料品质,又带动边民增收;集安望江村书记、退役军人袁光正打造的露营地,让乡村旅游带动全村致富;修正健康集团与边境村签订帮扶共建协议,围绕“深化需求对接、带动军创伙伴、整合资源推进”三大方向发力,让“退役军人+边境文旅+稳边固边”的融合模式落地生根;金融机构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零门槛”贷款,让边疆群众的幸福感在“戎光”照耀下愈发浓厚。
戍边兴边的担当是无声的誓言。在白山的松涛林海间,“吉行军”志愿者每日徒步巡逻,把山梁沟壑刻进记忆;在延边的边境线上,军创企业组建的应急分队与军警民联动值守;在集安的鸭绿江畔,老兵们自发参与界碑维护,用行动诠释“守土有责”。正如吉林省退役军人参与稳边固边纪实片所言:“退役军人是边疆的‘红色根系’,更是振兴的‘先锋力量’。”
秋染层林藏硕果,戎光万里照边疆。这场跨越1400公里的产业长征刚刚启幕,18个合作意向如同18颗种子,正在G331沿线生根发芽。退役军人的“戎光”正与边疆发展的“春光”交融共生,在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