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师范大学静谧的校园内,一座新近落成的陈列馆,正以其独特而沉重的展陈,向每一位到访者发出震耳欲聋的历史叩问。这便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精心筹建的“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全国首次系统性地从加害者的角度收集、整理、展示日本民间所藏日军侵华的铁证。
11月7日,记者步入陈列馆,仿佛踏入一隅凝固的时光。展柜中,一张张泛黄的军事邮便,一页页笔迹各异的战地日记,配合着战场实物、历史图像以及侵华日军的口述证言,共同构成了一条回溯历史的通道。这些珍贵的文献与实物,并非凭空而来,它们凝聚着长春师范大学李素桢教授及其团队历时近30年在日本民间不懈收集和张晓刚教授近代史团队后续增援的心血。
“这些文献资料具有‘亲见、亲历、亲闻’等特征,是全球少见的研究日本侵华史和中国抗日战争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正如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薛刚所言,这批资料是从加害者一方直接产生的历史记录,与官方史料相互印证,形成无可辩驳的证据链。
其中,一本名为《支那事变从军回顾录》的战地日记尤为引人注目。据了解,这是国内稀有的侵华日军战地日记史料,详细记录了侵华日军士兵富樫金治郎在1937年9月至1939年2月期间,每一天所到的地方,以及参加的战役,从一个加害者视角,真实记录了那段血腥岁月,其史料价值极高。此外,军事邮便不仅记录了日军犯下的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等暴行,是侵华日军留下的直接罪证;还在字里行间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地区坚持抗战的英勇事迹,对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生动诠释。口述证言,清晰地保留了侵华日军本人及其后裔对战争的回忆。这些都是官方文献之外,极具冲击力的鲜活史料。
基于这批弥足珍贵的史料,2023年,长春师范大学成功申报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日本民间所藏侵华文献调查收集与整理研究”;2025年,学校又建设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加强收集、整理和研究力度。
“每一件文物都凝结着血泪,每一段文字都镌刻着伤痛。目前馆藏珍稀资料近2万件,我们还在陆续收集,不断丰富馆藏量。”薛刚说,“利用这批资料从加害者的视角研究日本侵华史,将为中国抗战史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为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提供有力证据。”这一独特视角,不仅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更有力驳斥了日本国内否认战争罪行的言论。
在学校组织召开的“侵华日军罪行口述史座谈会”上,专家学者结合馆藏资料分享研究心得,让历史真相愈发清晰。对于青年一代而言,陈列馆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实践课。学校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美玲作为参与史料整理的一员,深有感触:“李素桢教授团队近30年的坚守,让零散的‘历史碎片’成为揭露真相的铁证,也教会我们学术研究要敬重每一份史料、关注每一处细节。”
据悉,学校计划进一步扩建完善陈列馆,力争将其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战争记忆陈列馆。这座凝结着长师几代学人心血的陈列馆,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史料,更搭建起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让广大师生在触摸历史脉搏中感受民族精神,在捍卫历史真相中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和平美好的未来凝聚起不竭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