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2025年是吉林省的文化大年。新民大街焕新,松苑咖啡飘香,人民广场重新开放,近现代史展打开认识吉林之窗,90岁高龄的丰乐剧场年底将恢复旧貌、盛装亮相。历史文物得到保护传承、文艺事业日益欣欣向荣、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吉林正以多元实践一步步勾勒出文化强省的生动图景。蓬勃景象背后,是吉林人坚持不懈的价值追求——“干就干出个精品来”!这不仅构筑起吉林的文化自信,更为吉林全面振兴注入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干就干出精品,要有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做了”不等于“做好了”,“完成”不等于“完美”。每个领域、每项工作都有其独特的基础和条件,都不能简单地应付了事。只有用创新视角认真审视,用新方法破解老问题,让优势焕发新活力,才能把基础条件转化为领先优势。“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实践证明,把目标定得更高一些,把标准定得更严一些,才能激发我们的最大潜能,逼着我们打破常规,在理念、技术、模式上大胆探索,打造出高水平的精品工程。
干就干出精品,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造精品不仅需要迎难而上的勇气,更需要精雕细刻的恒心和韧劲儿。无论是攻克技术难关,还是优化工作流程,都需要“不解决问题不撒手”;无论是对重点环节的标准把控,还是细微之处的精准推敲,都需要坚持到底“不跑偏不走样”。
干就干出精品,最终要靠实效说话。真正的精品除了有过硬的质量、显著的效益,还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文化工作如此,其它各项工作亦如此。我们只有摒弃“差不多”“过得去”心态,多从群众角度想一点,甘于付出更多一点,要求自己更严一点,才能创造更多精品成果,以众多精品的璀璨,照亮吉林高质量发展的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