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市州·四平

注入“新动能” 创建“新未来”

——四平市发展数字经济优化营商环境记事

胡南 本报记者 王纪佳 杨率鑫 王秀

中国四平数字经济产业园。李坤 摄

四平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为群众办理业务。齐广财 摄

四平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中心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 任益莹 摄

在四平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政务服务区,户政、出入境、交管、治安等126项服务事项已经实现“一窗通办”。

“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的前端,由智能摄像头和物联网传感器组成。图为在铁塔上安装的高空摄像头。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四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1288”总体工作思路,攻坚克难,实干笃行,承压奋进,在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接诉即办等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亮眼成果。

数字经济提档加速

聚焦核心产业 把握变革机遇

今年4月25日,由四平市数字经济产业协会、中国四平数字经济产业园主办的中国四平农业大数据智算中心开工暨软通华方智能制造基地投产仪式,在四平市红开区北方农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举行。

中国四平农业大数据智算中心项目总投资15亿元,算力规模2000P。项目严格依照国标A级数据中心机房和绿色智算中心标准开展建设,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算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智算中心功能布局划分改造,配置25KW高密度机柜,搭载国内外先进GPU设备,智算芯片国产化率达80%。项目以“农业大模型+AI算力”为核心,旨在打造东北地区智慧农业创新高地,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精准化升级。同时,中心将拓展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低空经济等领域,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以发展成为国家东北地区关键算力节点城市为核心目标,以算力引擎驱动城市全方位数字变革。

数字经济是四平市重点培育的“八大产业”之一,是未来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四平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吸引集聚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四平,形成覆盖数据服务、智慧平台研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多元化产业生态,为“新增长点”注入“新动能”,成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当前,四平市的数字产业化已迈出坚实步伐。中国四平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了京东、用友、中粮信科、软通动力等75家数字企业,累计营收9.6亿元,吸纳就业1293人。园区先后被认定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园区内企业讯达科技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瞪羚企业。玉米产业数链融合云脑项目(玉芯大模型)获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吉林省分赛区一等奖。

数据要素新产业体系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完成“公共数据资产管理及交易平台”建设,该平台是全省首个集公共数据管理、产品开发、流通应用以及交易结算于一体的综合性数据运营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价值释放。平台作为中小城市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核心产品案例,进驻本届数博会中国联通主展厅。“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524个高清点位数据在北数所、贵数所挂牌,大华公司已签订采购协议;小区域精准气象预警数据产品“气象宝”被四平联通摘牌。平台获评中国信息协会“2025数字城市创新成果与实践优秀案例”,作为吉林省代表作品,亮相2025数博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展,在2025年“数据要素”吉林分赛中荣获优秀奖。

拓展数字要素场景应用。依托“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现有设备资源及其灵活扩展特性,在“零”资金投入、“零”资源投入基础上,完成“数字气象”子模块衍生应用,实现对平台覆盖区域内气象监测站及人工作业站的远程监管。开发“数字住建”子模块,实现对液化气站视频监控、运输车辆监管预警等功能。设计开发“视联广场”,通过对覆盖区域内河流、水库、堤坝搜索功能及摄像头便捷性优化,为防汛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营商环境提标扩面

完善制度框架 强化政企沟通

今年,四平市着力以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整体大幅提升,坚决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不断开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出台政策完善制度框架。制定《四平市2025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举措》,明确5方面24项具体任务,24项具体举措年底前均可完成;出台《关于涉企为民服务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举措》,明确12方面27条具体措施,建立4项保障机制。制定《四平市做好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重点任务责任清单》,明确16个重点任务、50项具体工作、70余项落实举措。

加大宣传强化政企沟通。组织市本级39个职能部门“一把手”,通过融媒体中心,从5个方面向主体作出公开承诺。创新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广泛征集经营主体意见,共收回有效问卷7673份,归纳梳理15个问题27条建议。于7月发布第二期营商环境调查问卷,现收集问卷2369份。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156次,指导各地建成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专栏,汇集教育、医疗、水电气暖、交通、文化体育、环保6大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信息,专栏自开设以来,全市累计点击量达5万余次。

开发应用行政执法全过程监督平台。4月3日,正式启动行政执法全过程监督平台。该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提升行政执法监督效能,实现了执法信息线上备案、全过程音像记录、实时监督预警、执法数据综合分析等功能,行政执法检查行为实现全流程闭环监管。执法人员执法时全程佩戴执法记录仪,执法全过程影像永久存入政务云平台,实现记录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增强执法“能见度”和“透明度”,全省首创。创新设立“企业宁静日”,自4月起,将每月10日至30日设立为“企业宁静日”。原则上,“企业宁静日”期间,任何单位不得到企业进行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执法检查。“企业宁静日”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开展行政执法检查2455次,同比下降13.9%,切实减少了对企业的干扰。对被监管对象的生产经营活动,采取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远程监控,实现非现场监督和管理。目前,建成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非现场监管试点,已满足9家职能部门22类非现场监管需求,既为企业松绑减负,也降低了行政成本。

政务服务提质简化

推进“一窗通办” 实现即来即办

走进四平市政务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明亮的环境与井然有序的工作场景,各窗口工作人员一边热情耐心地接待办事群众,一边熟练地办理相关业务。

在公安窗口,前来办理身份证、港澳通行证等业务的市民络绎不绝。如今,户政、出入境、交管、治安等126项服务事项,已经实现“一窗通办”,市民无需“跑多地”“跑多窗”“跑多次”,真正实现了“一窗通办”综合受理全覆盖。市公安局行政审批办公室负责人说:“今年,我们持续深化公安政务服务改革,全面推行极简审批、极速审批、极优服务,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医保窗口,工作人员耐心地为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答疑解惑,办理相关事宜。目前,医保窗口已经实现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业务、职工参保登记业务、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业务、参保人员参保信息查询业务等35项业务“一窗通办”。

四平市政务服务中心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从“全”“畅”“好”三个方面发力,主动查找短板,积极优化提升,推动政务服务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全省一流政务服务中心。41个部门1713个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1707项,部门进厅率100%,事项进厅率99.6%;1559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政务大厅“无差别全科受理”综合窗口,占全部进厅事项91%,实现办事“只到一窗”;95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即来即办,占比提升至55.4%;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90.12%,全省第一;以“一网通办”自助服务为切入口,通过专人引导,培养群众网办习惯,目前,市本级网办件发生率提升至52%;新增向基层延伸高频政务服务事项30项,延伸总数达到210项,推动更多事项实现“家门口办”。

推出系列便民举措提升满意度。建立惠企专区,形成惠企政策集,涵盖全市现行政策119条,通过各相关部门主动向经营主体推送政策,推动政策供给“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设置企业服务专席,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在服务专席区域与各部门会商会办、联合协办;提供“办不成事请找我”兜底服务,对在厅内未能成功受理、办理或多次未能解决的问题,提供兜底帮助服务;部分“长吉事项在平”通办,其中“长平通办”事项114项,“吉平通办”事项79项;提供“下班延时服务”“非工作日预约服务”“午间不间断服务”,特殊群体帮代办,困难群体上门办、陪同办、代理办、优先办。1月至10月,提供“延时服务”231次、“预约服务”33次、“上门服务”7次、“帮办代办服务”1692次,每天有16个窗口提供“午间不间断服务”。

创新推出“我陪群众走流程”和“政务服务体验员”双体验活动,通过换位体验、意见征集等方式,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在“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中,全市各驻厅单位主要领导及业务分管领导,以“亲身办、跟随办、协助办”形式走进政务服务中心,从群众视角体验政策知晓度、流程便捷度、服务优质度。领导干部聚焦企业群众高频事项,实地查验“政策是否易懂”“流程是否畅通”“服务是否贴心”,针对发现的问题边办边改、立行立改;在“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中,通过媒体平台公开招募企业代表和群众,以网办体验、实地体验、专题调研等形式,对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环境、办事效率、智能设备应用等开展“沉浸式”监督,并推动窗口布局优化调整。“双体验”活动开展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体验—反馈—整改—提升”闭环机制,通过动态调整窗口布局、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办理时限等措施,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

全市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规范运行。全市各级政府网站共发布各类政务信息13116条,政务新媒体发布政务信息2198条。按照国家、省对网站和新媒体检查要求,每季度对辖区内32家政府网站进行全覆盖检查,合格率均为100%;组织开展政务新媒体清理整合工作,共注销关停7个账号,现有131个账号。

接诉即办提效优化

快速办理诉求 倾情排忧解难

一根电话线,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

今年夏天,家住铁西区水产小区的王先生,拨通了12345热线电话,焦急地反映自家遇到的烦心事。原来,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施工方未封堵电信公司撤线遗留的漏洞就进行墙面施工,导致他家墙体出现漏水,屋内墙面被水浸湿,造成安全隐患,让王先生一家忧心不已。

热线受理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召开墙体漏水问题线上协调会。会上,铁西区住建局旧改办、电信公司四平分公司云网部的主要负责人,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经过多方深入沟通与协调,最终确定由电信公司负责恢复墙体及维修。目前,维修工程已顺利完成,王先生家的墙体不再漏水。

高效办理诉求,追求群众满意。年初以来,12345热线共办理企业和群众求助、投诉、举报、咨询和建议等问题469034件,办结469004件,办结率99.99%。接通率平均每月达到99.2%,按时派单率达到100%;及时签收率达到100%;按时办结率100%;话务满意率达到99.8%;办理满意度达到98.3%,以上工作指标位于全省前列。

办好网民留言,走好网上路线。年初以来,办理网上平台诉求4765件,回复率、办结率100%。在网上平台办理中,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量526件,回复率、办结率100%,满意率97%,回复率和满意率截至目前位居全省第一。

工作指标一流,提升应答能力。接诉即办智能系统,存储政策、文件及相关规定知识11996条,智能语音知识库3305条,每天应答量200余条,占全部呼入数的1/8,有效答复企业和群众的各种咨询。与社保、医保、公积金等涉及企业和群众咨询事务较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年初以,为企业和群众即时解答和转接解答90412次。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