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科技助农打开“致富门”

本报记者 郑玉鑫

11月3日傍晚,集安市麻线乡建疆村炊烟袅袅,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灶膛内的炉火尚未熄灭,省科协驻建疆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巍巍走进了村里五味子种植大户赵连后家。

“赵大哥,我来告诉你个好消息!”李巍巍没进院门就大声地打着招呼,脸上洋溢着热情与喜悦。赵连后一家听到声音,赶忙从屋里迎了出来,手里正握着一把晾干的五味子。脱鞋上炕,李巍巍一边娴熟地挑拣五味子,一边拉开话头:“上次咱们和中国农科院特产所许教授一起研究的五味子剪枝设备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设备不仅能提高剪枝效率,还能减少人工成本,对咱们五味子种植产业来说,可是个大好事啊。”

赵连后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连忙问道:“那可太好了!每年剪枝都得忙活一冬天,等设备拿过来我得赶紧试试!”李巍巍笑着回答:“现在设备即将量产,很快就能投入使用了。而且,明年省科协还会继续邀请专家们来村里讲课。”

听到这话,赵连后更是喜上眉梢。今年,赵连后种植的25亩五味子经过中国农科院特产所专家的种植技术指导后,产量增加了一万公斤。在李巍巍所在的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帮扶下,村里成功协调市场,帮助本村种植户包销五味子,改变了以往种植散户增产不增收的被动局面。

目前,建疆村及其周边10个村的五味子种植户在李巍巍的“牵线搭桥”下,成功开展了五味子与葡萄病害防治的线上授课活动,并顺利与农业专家建立了帮扶关系。同时,成立了以村集体为主体的集安市建优商贸有限公司,并建成集冷库、农产品展示、电商直播于一体的农产品仓储加工服务中心,打造农产品品牌,夯实并壮大集体经济基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

以李巍巍为代表的省科协驻村工作队成员们,正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他们扎根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发挥科协力量,将科技的力量注入到乡村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更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李巍巍感慨地说,“我们驻村工作队就是要搭稳连接科技与乡村的桥梁,把先进的农业技术、科学知识带到这里,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