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跑起来,让成长的印记更坚实

——我省教育教学改革赋能青少年健康成长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刘晓娟 张鹤

初冬时节,寒风虽至,却吹不散我省中小学校园里蒸腾的蓬勃朝气。

课间时分,操场上尽是孩子们轻跃腾挪的灵动身影;体育课上,轮滑少年飞驰如风,足球小将拼抢激扬;特色冰雪课堂上,学生们紧攥冰壶手把,专注地打磨技巧……

这一幕幕生动景象,正是我省教育教学改革最鲜活、最触手可及的生动注脚。就在近日,省委书记黄强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聚焦人口高质量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孩子们脚下有力、眼里有光、脸上有笑。

省委书记的话里透露着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牵挂。

跑起来、动起来,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这是成长的必修课。而体育教育,正是滋养孩子生命成长、塑造其健全人格的丰沃土壤。

“小课间”撑起“大健康”

“课间延长到15分钟后,我们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体质变好了,精神头也足了,简直太嗨了!”长春市南关区华泽学校学生胡艾琳的这番话,道出了不少孩子的心声。

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我省将义务教育学段的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虽然只是短短5分钟的调整,却为校园生活注入了全新活力。各地中小学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课间活动内容,让原本单调的课间十分钟,升级为多元成长的“黄金一刻钟”。每当课间铃声响起,校园瞬间变成欢乐的海洋。

舒兰市实验小学在室内开设乐高墙、棋类、投壶等12类项目,室外则划分出球类技巧挑战区、传统游戏区、趣味彩绘游戏区,日均参与学生近2800人次;长春市绿园区四季青小学构建“乐淘一刻钟,多巴胺30分”趣玩课程,将数学巧算、智慧闯关等体力智力游戏用玩耍方式实现;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设计了涵盖跑、跳、投、核心力量和球类五大类30多个活动项目,形成“一班一品”的课间特色……

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课间形式,更拓展了教育的边界——当知识与游戏相融,学习便在日常的欢愉中自然发生。

赛道上的二十四节气图案与民俗常识,让孩子们在跑跳中感知自然节律;30多个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展示,在日常游戏中厚植爱国情怀;四大名著经典人物形象点缀其间,悄然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这方面,通钢三小的做法尤其值得一提。在这里,游戏区已不再是单纯的嬉戏空间,而是一处名副其实的“成长课堂”。

从“寂静无声”到“活力一刻”,从“赶作业”到“跳格子”,多出来的“黄金5分钟”,不仅是时间的延伸,更是教育理念的进步。“校园”变成了“乐园”,让“课间”成为了“课堂”,稳稳托举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与快乐童年。

“硬核”举措打造“强壮”身板

“现在每天都有体育课,还有大课间和课后活动,两个小时的运动让我感觉特别爽!”长春外国语学校初二8班李郡怡兴奋地说。

梅河口市解放街中心校引入武术、花样跳绳等项目,设置趣味赛事激发学生兴趣;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开发武术、跆拳道等特色课程,全面锻炼学生体质;辽源市第十九中学打造“轻松课间”文化,让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视觉追踪类运动技能……在我省,内容丰富的体育课如今已成为孩子们每天最期待的“快乐时光”。

为确保学生每天校内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各地推出硬核举措:吉林市以33个试点县(区)为引擎,通过“晒课表、保课时、随机查”实现100%覆盖;松原市投入5000万元改造132个运动场地,保障活动空间;通化市优化器材与场地功能,将闲置小区域打造成轮滑区、投篮角;梅河口市巧用边角空地,打造多项目、小型化运动空间,让孩子们随时能练、随处可玩……

在我省这场体育教育改革中,足球成为重要抓手,恰似一条精心铺设的“成长进阶赛道”,助力孩子们全面成长。

长春市构建“631”足球人才贯通培养体系,以6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形成完整培养链条,2025年长春市实验中学足球特色班完成30名特长生招收;延边州获批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全国仅8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和青训中心共建试点。

2025年我省实现校园足球特色校每周2节、非特色校每周1节足球课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740所中小学获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常态化夏令营、各级足球赛事搭建起“大中小学”四级竞赛体系,“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生态,为校园足球注入强劲动力。

冰雪运动进校园点亮“冰雪梦”

“大拇指卡紧手把,下蹲时肩膀要垂直,投掷发力要稳!”长春新区吉大尚德学校的地板冰壶课上,四年级的同学们齐刷刷站成两排,眼神紧紧盯着老师的示范动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作为长春市校园冰雪运动实验区,长春新区把冰雪运动变成了校园“标配”——全区22所中小学不仅实现冰雪运动进校园、参与率、知晓率“三个100%”,更全部获评吉林省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冰雪育人样板”。

为了让孩子们能尽情拥抱冰雪,省教育厅明确将冰雪运动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课程,每学年安排12—18学时进行系统教学,号召孩子们走出教室、奔向冰场雪场。

让冰雪运动在校园扎根,光有热情不够,还得有“硬核”保障。早在2016年,我省便印发《“百万学生逐雪嬉冰”工程实施方案》,将校园冰雪运动纳入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入“十四五”时期,又出台《吉林省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建设标准》,系统性推进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建设。如今,全省省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已超500所。

资金保障同样给力,自2018年起,省财政厅每年专项安排1000万元,用于为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配备专业冰雪器材,这项投入更被纳入省级民生实事清单,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精准助力青少年的“冰雪梦”。

学校也纷纷亮出“奇招”,东师慧仁学校将冬奥会冠军请进校园——短道速滑金牌得主周洋、单板滑雪冠军苏翊鸣与学子面对面,讲冰雪故事、传运动精神。学校还专门招聘冰雪专业人才,让体育老师队伍里多了不少“冰雪达人”,教起课来更专业、更有趣。

300所“活力操场”,2276个各类体育社团,全年61项省级赛事,近3万人在多元项目中挥洒汗水……如今,体育运动已深度融入我省校园生活的每一环,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跑起来,脚步愈发坚实;动起来,青春愈发闪亮。这场以体育人、以体润心的改革,正让吉林的孩子们在运动中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在奔跑中积蓄力量、坚定方向,引领他们奔向更加健康、阳光的未来。

记者手记:

有人说体育是“副科”,但在全省中小学校园里,记者看到,它是最好的成长课——它教会孩子释放天性,更培育协作与坚韧。当“爱运动、享健康”扎根心底,运动便不再是任务,而是滋养青春的养分。我省校园体育教育的这场改革,早已超越“加课时、延课间”的表层改变,是对“坚持健康第一”理念的深度践行。当体育教育的改革化作操场上奔跑的身影与课堂上的专注眼神,教育的温度便触手可及。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