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刚过,寒意渐浓,松原市街头的低洼处已凝起零星薄冰。
在宁江区建设街宁江一中门前的过街天桥上,往来群众纷纷感慨:“如今,这天桥走得踏实又安心!”往年这个时候,天桥台阶常有人滑倒,现在隐患消除,大家出行的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这份踏实与安心,源自今年6月松原市政协委员王岗提交的一份社情民意信息。
在一次委员进社区活动中,王岗委员了解到,宁江一中门前的过街天桥因年久失修,台阶上的防滑条大量脱落。每到冬天,老人、孩子上下桥时都心惊胆战,部分接送学生的家长为图方便不愿绕行,索性选择横穿马路,这不仅造成校门口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更埋下了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群众的呼声就是履职的方向。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王岗委员提出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等具体可行建议,并以社情民意信息形式,通过市政协报送给市委、市政府。
很快,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市住建局、教育局及宁江区相关负责人实地踏查,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各部门迅速行动、通力协作,全程高效推进整修工作。最终,这座承载着师生和周边居民出行安全的过街天桥顺利完成整修。从信息上报到问题解决仅用两个月时间,用实打实的整改成效回应了群众的急难愁盼。
一座过街天桥整修,看似小事,却彰显着松原市政协“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十四五”时期,松原市政协全面落实民意直达机制,累计报送社情民意信息100余条。每一条都承载着百姓心声,搭建起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为让履职更接地气、更贴心,市政协持续固本强基,加快打造履职平台,完善社区委员工作站运行模式,全面建成“委员之家”,让委员履职有阵地、有载体、有路径。
依托社区工作站,市政协常态化开展委员进社区活动,积极组织走访困难群众、送医送药、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助残就业等。去年,委员们走访群众达5000余人,征集年度民生意见1003条,真正做到问需于民,反映群众诉求。
信息化是畅通民意渠道、提升履职效能的重要支撑。市政协在此持续发力,不断发挥公众号和“政协吉云”APP作用。“十四五”时期,通过“政协吉云”APP提交微建议140条,让民意表达更快捷、履职响应更高效。
以民意为锚点,以履职为纽带。正是这份对群众期盼的及时回应,这份把小事办实的执着坚守,让基层治理的温度,深深浸润在群众生活的细微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