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评论

以正确政绩观打开担当作为“动力阀”

丁 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树牢正确政绩观,2020年视察吉林时强调:“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从政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不断完善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对于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完成党的使命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拧紧思想“总开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政绩观源于正确的思想认识,深深植根于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生动体现在党的一切奋斗、全部实践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认识到政绩观的本质和内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新征程上,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思想认识的提升体现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实际行动中,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完善考核评价“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指挥棒、导向标。要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完善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提高考核科学性和精准度。要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并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培养教育、激励约束等结合起来,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激励领导干部务实肯干,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筑牢制度“防火墙”。监督是防止政绩观偏差的重要保障。要把政绩观问题纳入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形成合力,确保领导干部的权力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绩观偏差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把履职能力培训作为制度性安排,帮助领导干部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各项本领。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更好地构建容错纠错机制,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群众认可的干部“担当助力”,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打好机制建设“组合拳”。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要抓基础,抓源头,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把政绩观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要将政绩观教育与组织生活深度融合,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问题,督促领导干部把为民造福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针对部分干部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问题,抓住影响干部积极性的关键症结,着力将干部选育管用各个环节衔接起来。要加强文化熏陶,涵养良好政治生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促使党员干部将党的纪律与规矩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实现从外在约束到内在自律的升华,激发内心深处的见贤思齐之情。细化完善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条件艰苦地区干部的具体举措,让他们安心干事创业、为民服务。 (作者单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