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4版:理论

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曲会朋

粮食生产关乎国运民生,坚持粮食自给自足、确保粮食安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21年粮食产量突破800亿斤大关,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 “六稳”“六保”作出重要贡献。面向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发挥农业发展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坚持稳字当头。在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同时提醒注意一个趋势,“一些地方大把的良田不种粮食,要么建养殖场,要么是种花卉果木,那么粮食怎么办?”面对世纪疫情冲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现状,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坚持稳字当先、稳中求进,从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住粮食生产从业群体、稳住粮食市场价格、稳住粮食生产资料供给等方面着力,全力稳定粮食生产,让粮食生产者更有信心、粮食生产活动更有秩序、相关领域系统风险应对更有力量。

强化创新驱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科技是重要支撑,唯此才能突破资源瓶颈和路径依赖,推动粮食生产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加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需要进一步推动农业与科技融合,围绕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领域持续创新,引导农业专家、农技人员与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广大农户深度合作,努力构建科技平台共建共享、研发优势互促互补、科技创新协作协同、人才资源对接对流的农业科技共同体,并争取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形成功能完备、配套合理的农业机械装备体系,使之更好适应新的农艺要求,不断提高粮食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将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到粮食生产中,努力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加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根本在于发挥人才作用,“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重点选拔科技素养高、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研人员,鼓励其长期深入粮食生产一线,更好服务“三农”。

探索兼顾生产与生态的良性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发展气候智能型粮食生产模式,在提高粮食生产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同时,使地上植被最大程度地发挥固碳作用,进而降低粮食生产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改进施肥方式、提高有机肥比例等措施,不断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与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粮食生产新模式。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培育抗旱品种,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推进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助力可持续发展。

推动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适合的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下,使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 实现最优组合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经营模式。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努力实现耕地统一规划、种子统一品种、生产统一标准、销售统一渠道,以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数量、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探索实践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构建覆盖全省的托管服务网络,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为农民提供农资直供、农机作业、代储代售等服务,建立资源、成果、效益等元素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激发农民干事创业积极性和创造性,持续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