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区域传真·辽源

知行合一践初心

——辽源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走笔

本报记者 董博 赵蓓蓓 庞智源 通讯员 赵爽

党史照亮前行路,同心奋进新征程。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辽源市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坚持高站位统筹谋划、高质量扎实推进、高标准示范带动、高水平办好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章有法、有力有效、有声有色,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极大提升。

学史促行

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热情

为了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辽源市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按照“五化”方式细化59项具体任务,形成清晰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时间表、路线图,不断提高全市党员的政治意识、使命意识和宗旨意识。

注重学史明理。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内容,召开4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组织专题培训9000余人次,开展宣讲1260余场,受众17万人次,推动党的理论在辽源落地生根。

注重学史增信。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思想铸魂行动,以组织生活会和主题党日为载体,组织机关干部参观矿工墓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和“党史中的辽源”主题展,进一步坚定了历史自信。围绕大力弘扬建党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党的精神谱系,在媒体开设“精神的力量”“辽源党史”等专栏,有效提振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注重学史崇德。深入开展南仁东、黄大年、郑德荣等先进典型宣传学习活动,各级党委(党组)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选树先进典型1559名。组织近百场“永远跟党走”主题系列庆祝活动,生动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非凡历史,切实把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定力、思想定力和行为定力。

注重学史力行。坚持以建设“一区一城一地一园一镇”高质量发展载体为引领,创新抓好改革发展措施落实,统筹推进工业“两化”、做好农业“三篇文章”、实施服务业“补短”工程、推动城市“双修”、抓好党建“四个建设”,各项工作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健全项目建设“赛马”、差异化考核、常态化大督查等机制,督促党员干部树牢斗争精神和争先意识,扎实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切实以辽源发展新成果体现学习教育新成效。

知行合一

为高质量发展增色添彩

凝心聚力学党史,知行合一办实事。

辽源市深刻领会和把握历史规律、历史经验对于当前工作的启示,引导全市党员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发展逻辑,提出符合辽源实际的战略策略,不断提升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准确把握东北振兴的重点任务,聚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辽源提出了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双千亿”目标;准确把握辽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在全国全省战略规划中审视、校正和提升辽源发展路径,在改革发展实践中不断拓展“七条新路”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新阶段辽源人口、资源、产业、区域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结合辽源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提出建设“一区一城一地一园一镇”,搭建高质量转型发展有效载体;准确把握在新发展格局中催生新的产业演进规律,抢抓全球科技变革和技术革命的历史性机遇,聚焦七大产业体系,不断筑底板、锻长板、补短板、育新板,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2021年,辽源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增速居全省前列,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净增100亿,增长46.5%,占全省增量的四分之一。

以人民为中心

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辽源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办成46件民生实事,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就业增收成效明显。采取专场招聘、稳岗扶持等系列举措,新增城镇就业1.1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稳控处于全省第一方阵,连续8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11473元,同比增收26.7%。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统筹解决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需求,重点实施辽源五中易地新建、市中心医院迁建、老旧小区改造等69个民生补短板工程。组织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集中带量采购,102个药品价格平均下降53%。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投资2500万元,解决传染病区、核酸检测等方面存在的短板。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坚持治山治河治城一体推进,开展城市“双修”,福民立交桥、人民大街延伸线等14条路桥工程建成通车。高起点创建文明城市,持续开展“走遍辽源”综合治理行动,拆除仙人河盖板楼等违章建筑,实施东辽河岸带美化亮化工程,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制定《1+13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四好农村路”“厕所革命”等一批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高标准建设59个“千村示范创建村”,省里在辽源召开现场会。

社会治理成果显著。深化构建“111”平安建设模式,推进网格化、网络化治理,实现社会治理服务“一网共治”。深化街道乡镇改革,下沉编制1879名,下放行政管理权限129项。深入实施“红色物业”工程,9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33个社区结对子,弃管小区实现清零,城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