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10版:区域传真·长春

有滋有味 出彩出新

——九台通过打造“理论转换厨房”促进理论宣讲创新纪实

本报记者 孟凡明 孙红丽

“区委宣讲团”成员区委党校教师走进区第三十一中学为师生解读全会精神。

原创小品《我要去演讲》。

红领巾宣讲员。(“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

长春市九台区“理论转换厨房”正在策划拍摄理论微视频。

“专家学者宣讲小分队”成员吉林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薛俊生走进万和光电集团宣讲全会精神。

理论宣讲志愿者以“宣讲+文艺”的方式宣讲全会精神。

纪家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文凤为盛水泉村干部群众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波泥河街道清水村书记单海龙带领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百姓名嘴”理论宣讲志愿者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解读全会精神。

长春市九台区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农民骨干培训,莽卡乡塔库村农民骨干奚占玉和大家分享创办农家院里的“奥运会”,成为乡风文明的靓丽风景。

“百名全媒记者宣讲团”成员九台融媒记者于海琦走进兴隆街道前岗子村青青牧业宣讲全会精神,共谋“秸秆变肉”建设工程助力农民致富乡村振兴。

创新是理论宣传的活力之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春市九台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坚持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工作主线,扎实开展好“七讲七进”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在理论宣讲工作中讲创新、出特色、见实效,把理论宣讲激发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奋力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生动实践。2021年全区开展“正味”“土味”理论宣讲1500余场。

讲大道也如“烹小鲜”,九台区通过打造“理论转换厨房”,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手段,选“食材”、招“厨师”、出“菜肴”、建“餐厅”,将理论转换为群众适于接受、便于接受、乐于接受的精神产品,既保证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又兼顾宣讲解读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让理论宣讲出彩出新、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细选“好食材”

围绕主题主线开展宣讲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2021年,九台区紧紧把握主题主线,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教育和建党百年,扎实开展理论宣讲,精细开展特色宣讲活动。

九台区组建了区委宣讲团和基层宣讲团,基层宣讲团下设五老、红领巾、文艺宣讲、情景宣讲等特色宣讲小分队,采取“压茬推进、梯次展开”的形式,把宣讲工作贯穿整个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统筹开展形式多样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1200余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九台区进一步深化“七讲七进”宣讲活动,由区委书记示范讲、党(工)委党组书记带头讲、村支部书记炕头讲,掀起了三级书记共讲全会精神的热潮。组成专家学者宣讲小分队,赴机关、校园、企业、社区和村屯深入宣讲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组织理论宣讲志愿者、“百姓名嘴”在中心、所、站开展形式多样、深入浅出的宣讲。截至目前,已开展宣讲300余场,并持续推动全会精神走深走实。

在充分开展主题主线宣讲的同时,九台区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摸清群众思想上的困惑点,结合群众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选取各种理论宣讲的“新鲜食材”,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理论解渴、管用。

以“千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党员进农户”活动为载体,九台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和社区,全面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根据集中度高的需求,梳理出党的理论、惠民政策、主流价值、法律法规、文化生活、移风易俗、科学技术七大类100个宣讲主题,制作成《宣讲菜单》,并根据群众的需求不断进行完善。

广泛搜集各领域的生动实践案例,用接地气的话语,精准找到理论与群众的对接点,通过讲故事、讲案例的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传播理论,让群众从中受益。为避免出现宣讲员“讲完就走”,群众“听完就忘”的问题,九台区还以问卷调查、群众座谈、网络留言等形式搜集群众有关理论产品的反馈意见,综合分析搜集的意见建议,通过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口味”,优化宣讲方案、内容、形式,让宣讲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做好“特色菜”

生产备受欢迎的理论产品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九台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深入探索,通过“理论转换厨房”,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群众所需巧妙对接,在确保理论转换不离“原味”“正味”的基础上,根据群众所需所盼,创造转换“土味”“趣味”的理论产品,实现“讲与学”相衔接,“送与需”相匹配,多方联动,生产出备受群众欢迎的美味“菜肴”。

购房后怎么落户、快递不派送怎么办、水稻苗床如何科学通风……在理论宣讲工作中,九台区结合不同群体群众的接受习惯,创新生产“正味”“土味”“趣味”等不同形式的线上理论产品200余个,打造自助餐。通过载体发布后,由群众自由选择观看,用“自助餐”的形式,引导群众更好地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一听就懂还好记,回家还能和孩子讲讲,我们百姓就喜欢这样的。”张兴玉是九台文艺圈的“名人”,快板书是他的拿手绝活,他的原创作品《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就是以快板书的形式,向基层群众宣讲十九大精神。

“打竹板,上了场,我给大家讲一讲,六中全会新思想,理想信念放光芒,两个确立记心上,十个坚持指航向……”波泥河中心校副校长赵清山以自创的快板书开场,为社区居民送上了一场接地气的全会精神宣讲。他利用多年思政教育经验录制微视频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把长春市“文明十条”改编成快板书在网络上推送。几年来,他用快板书、三字经等形式将党史知识、市民文明公约等内容进行改编,录制视频上传网络,并在社区、农村等地进行宣讲,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九台区充分发挥理论转换厨房的作用,制作出更适合百姓口味的“农家菜”,把理论知识编辑成脍炙人口的快板书,演绎成群众喜闻乐见的二人转、三句半、小品等,让理论融入文艺作品中,使宣讲更“接地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育群众,增强了宣讲对群众的吸引力。同时,开展“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一线行”活动,演出原创有理论内涵的文艺作品上百场。

莽卡乡农民奚占玉是个热爱运动的人,曾自掏腰包举办八届农民运动会、两届农民马拉松比赛。北京申奥成功后,奚占玉开始了为时一年的“迎奥运”长跑,足迹遍布16个省份,约1.2万公里的路程,他在宣讲中展出自己多年参加马拉松赛跑的奖牌和纪念章,以此来激发群众干劲。

九台区注重烹制“精品菜”,在宣讲的同时,融入展示元素,“宣讲+展示”让理论传播更直观、更形象,摸得着,看得见,入眼更入心。

荟萃“名厨师”

组建素质过硬的理论队伍

“只要身体允许,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脚步就不会停止,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脚步也不会停止。”这是91岁的宣讲员梁树昌的不变坚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梁树昌坚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积累了1万余份剪报和7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他把自己所学转化为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进行宣讲,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授予他“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

在九台,像梁树昌一样的宣讲员有很多。九台区整合资源,盘活域内“存量”,扩大“增量”,对上邀请省市理论专家下沉,对下深挖百姓名嘴,打造了素质过硬的“名厨师”队伍。

组建“干部厨师”宣讲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九台区通过组建涵盖区级领导、区管干部和村干部的干部宣讲队伍,打造理论宣讲的“干部厨师”队,定期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到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和社区进行理论宣讲,在及时传达创新理论的同时掌握群众思想的最新动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融入理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宣讲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组建“专业厨师”宣讲队。九台区通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统筹作用,改变以往宣传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在理论宣讲人才上实现众筹共建,招募理论政策、医疗卫生、法律科技等专业领域的机关干部、党校教师、思政课教师等200多人加入宣讲队伍之中,组成一支“专业厨师”队,实现理论宣讲“大合唱”。同时,邀请省、市级理论专家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让基层宣讲的力量更充实。

组建“百姓厨师”宣讲队。盘活干部专家“存量”和扩大百姓群众“增量”同样重要,九台区将二者统一结合,突出理论宣讲队伍的送种结合,在全区开展“微宣讲”“微视频”“土味讲稿”大赛,通过比赛选拔有热情、善表达、爱宣讲的百姓宣讲员560余人,招募一批爱创作、懂技术的人才,共同组成“百姓厨师”团队。

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杨鹏飞是当地百姓口中的“名嘴”,作为卡伦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理论宣讲员,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将理论转换成不同类型的产品,“土味”讲稿十余篇,微视频120余个。他和同事共同创作的小品《我要去演讲》深受百姓喜爱,制作的“回望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基因”系列和防疫系列微视频在网络上热传。

创建“新餐厅”

打造线上线下宣讲阵地

在“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学习了解历史,宣讲党史,见证那战火纷飞的时代;在上河湾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以史鉴今、以史育人……

九台区积极创新形式、拓宽阵地,推进线上宣讲和线下宣讲无缝对接,打造“线上线下”学习平台,深入一线推动理论宣讲走深走实。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九台区把“红色”作为对外的一张名片,把一处处红色地标变成党史宣讲的现场,用足用活家门口的学习阵地。通过挖掘红色资源,讲好身边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发了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责任感。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区,九台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作用,打造理论宣讲基地,以“八字工作法”作为切入点,形成“清单化”管理、“图表化”推进、“手册化”操作、“模板化”运行、“机制化”落实的工作模式,科学统筹志愿服务力量,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党总支,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448支,开展各类活动17600余场次,采取“党建+网格”的模式实现了乡镇街、社区和村屯全覆盖。

同时,发挥网络阵地作用,坚持灵活高效的原则,制作线上理论产品200余个,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各项惠民政策,依托微信“边台微学堂”、抖音“边台抖学堂”、喜马拉雅“边台雅学堂”等载体进行发布,由群众自由选择观看,让理论产品入眼入耳入心,引导群众更好地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生产生活实践。2021年,九台区在人民网和学习强国刊发“感悟思想伟力 引领九台振兴”微宣讲视频5期,同时,在域内媒体九台融媒和九台发布循环发布。

实行“精保养”

以制度保障宣讲规范化

为保障理论宣传工作规范、有效、持续地开展,九台区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充实完善,为“理论转换厨房”作“保养”,实现基层理论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联动协同机制,提高“厨房”品位。专家、学者、教师等负责内容建设,根据群众所需,提供具有理论深度的宣讲稿;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志愿者负责将理论创作成土味讲稿、文艺作品、微视频剧本等;宣讲员、百姓名嘴、文明实践骨干等在线下进行宣讲或由视频制作志愿者制作成微视频在线上传播,整个过程由区委宣传部负责审核把关。

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强化“厨房”品质。根据宣讲主题侧重、宣讲受众差异以及宣讲员自身的特点,九台区采用专题培训、现场观摩、互动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精准培训,更好地对接群众需求。通过一系列培训,宣讲员琢磨讲稿、调动情绪、提升技巧,在以点带面、串点成线中,提升宣讲员能力水平、调动宣讲队伍最大效能,激发宣讲员潜质,为精准宣讲提供保障。同时,定期对视频录制、后期制作等技术层面的工作也开展培训,确保线上宣传的活力。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保障“厨房”稳定。九台区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培训补助管理办法,对志愿者开展理论普及的支持条件、申报程序以及补助范围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为其解除后顾之忧;同时,每年年末,都会表彰一批理论普及志愿服务队及志愿者,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归属感,进一步激发了志愿者内在求知、求美、求乐的内在动力,进一步提升参与理论普及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建立群众传播机制,开阔“厨房”空间。九台区充分发挥群众在理论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区基层群众中寻找理论产品的代言人,打破严格的宣讲员和受众之间的界限,按照知行合一的理念,全区选拔农民骨干2000多人,接牢理论传播的群众“端口”。通过基层能人“带”的方法,注重实践,将理论传播和生活服务相结合,把理论融入九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各项活动当中,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

有声有色有气势,出新出彩出精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九台区“理论转换厨房”宣讲效果得到全面提升,产品越来越受群众欢迎,成为九台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开新局、创新业、立新功的有力支撑,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