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6版:三农

做扎根家乡的“一粒种子”

——记洮南市向雨家庭农场农场主赵彤丹

本报记者 陈沫

向雨家庭农场位于洮南市安定镇四海泡村,自2013年创立至今,一直活力满满,蓬勃发展。

农场负责人赵彤丹今年40岁,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对农业建设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情感。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鼓励农民创办家庭农场的政策号召,受此鼓舞,赵彤丹同年就在四海泡村率先注册了“洮南市向雨家庭农场”。经过不懈努力,农场不断发展壮大,她本人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农场主和农民致富带头人。

向雨家庭农场主营玉米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800亩,并且全部实现了膜下滴灌灌溉。农场成立之初,由于流转的土地多是盐碱地,最初的5年里,赵彤丹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土地平整和盐碱地改造上。5年间,共平整土地800亩,改造碱盐地50亩,用来种植牧草、大豆。经近10年的发展,农场效益显著提升,仅2021年,农场实现纯收益15万余元。

农场的丰收,对农场周边的农户也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许多农民来访请教,赵彤丹毫不保留地传授新技术、新经验。每到收割时,当地种植户兑换种子万斤以上,同时赵彤丹与大公司签粮食收购协议,每斤价格高于市场价,帮助当地种植户销售粮食,提高经济效益,达到大片种植户增产增效。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为农民掌握科学种田技术指明了方向,为农业发展铺平了道路。为了使家庭农场的生产、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赵彤丹经常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改进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机械维修养护技术,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使产品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随着农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赵彤丹将目光瞄向了养殖业。2016年,在确定了多元发展的转型目标后,赵彤丹面临了养殖品种选择不确定、发展方式无特点的经营难题。经过多次考察,最终农场选择了杜泊羊和小尾寒羊繁殖、养殖,以传统土法养殖为基础,结合专家科学技术指导,形成了向雨家庭农场的特色生态种养,目前养殖近2000只。

为了培育更好地适应当下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农场通过开展田间课堂、集中培训及组织外出考察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家庭农场人员素质,不断开拓其眼界,增强生产经营能力,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场主。赵彤丹还加强与农技站的合作,指导农场的品牌创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标准化生产。

2023年农场将迎来发展的第十个年头,赵彤丹也有了新的发展规划。“作为农民的女儿,我切身感受到了国家对振兴乡村的政策导向,这让我对农村发展更加有信心。”依托农场地理位置的优势,赵彤丹决定“家庭农场+民宿”融合发展,“农业是一种投入高、回报慢的行业,需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政府也给了我们新型经营主体很有力的政策支持,我相信农场未来一定能越来越好。”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