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5版:东北风

致敬长白林海的“守山人”

□刘越新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物华天宝,被誉为全球同纬度带最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综合体和森林生态系统,古木参天、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素有“百兽栖息地,千鸟竞飞林”的称号,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著名学者余秋雨评价长白山为“全世界最稀缺的生态天堂”。

作家陈凤华用两年时间,十几次来到长白山,足迹遍布长白山自然保护区9个保护管理站,15座高山瞭望塔。她扎根基层、深入一线,践行“四力”,与“守山人”一起实地感受、深度交流,用脚下沾满的泥土,心中沉淀的真情,撰写了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守护大山的人》。这本书既是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区60年峥嵘岁月的纪念,也是对长白林海“守山人”的礼赞。

书中介绍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风貌和神话传说,记录了保护区内“守山人”的实际工作情况和经历的真实故事,刻画了在平凡岗位上无私无畏、乐观豁达、默默付出的“守山人”群像。他们不求功名利禄,远离繁华喧嚣,在孤独寂寥、栉风沐雨中默默坚守、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笔至此,让我们跟随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认识一下大山深处这群可敬、可爱的“守山人”。

管护员是没有军装的林海哨兵。绿水青山,鹿鸣鸟啭,长白林海的平静祥和是管护员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们每年巡护里程高达12万公里以上,足足可以绕赤道两圈,他们用双足换得“铁脚板”的称号;他们对山里的丛林、石壁、沟壑等了如指掌,在没有定位系统指引的前提下,也不会在林海迷失,他们用经验写就了“活地图”的美名。

四季轮回,年复一年,管护员从未停止在林海穿行巡护的脚步。万木吐翠的春天,林中巡护要防范毒性能置人于死地的“头号小杀手”草爬子(学名硬蜱)的叮咬。夏天巡护,烈日炎炎、森林闷热,需要防范的蚊虫品种更加多样,荆棘密布的林中小路崎岖难行,走上一段路便衣裤湿透、汗流浃背。春秋两季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早些年,管护员要带上两双鞋随时准备涉水蹚河,随时准备清理沿路横七竖八的倒木,还要背上足够的食物,走累了就吃点煎饼咸菜,每天要在林海里行走15公里以上,行程异常艰苦,深山巡护夜晚要在林中度过,住在简易的戗子,没床没电,还要防范山中狼虫虎豹的光顾,遭遇黑熊也是他们真实的经历。现在,深山居住和饮食条件已经大有改观,移动板房取代了马架房,保护站送水,太阳能发电,但山林中手机信号仍是时有时无,林海深处与世隔绝般的寂寞依然驱之不散。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冬日巡山,漫山遍野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凛冽的寒风在森林中肆意穿梭,寒冷如影随形,但蹚着没膝积雪巡山的脚步从未停止。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60年来,管护员已经更替三代。他们历经岁月的风霜,深山住过戗子,崖边支过帐篷,经历过屋内屋外无温差、床上床下都是冰碴儿的艰苦,经历过与熊为邻、蚊虫叮咬的惊悚,也曾冒着枪林弹雨与盗猎分子战斗到底,还曾被盗采分子威胁恐吓让家人一起跟着担惊受怕。一代又一代管护员,忍受亲人聚少离多的寂寥,克服缺吃少喝、爬冰卧雪的艰苦,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连绵的青山、浩瀚的林海,森林防火、反盗猎、反盗伐、护蛙、护薇、红松种源保护、苔原带保护、防治病虫害等等,但凡与长白山林海的动物、植物相关,都是管护员的工作范畴,他们用行走的脚步筑起了保护长白山自然资源的安全网。

瞭望员是森林防火的“眼睛”,被称为大山里的“千里眼”。保护区15座瞭望塔,可以辐射全区80%的山林,每一座瞭望塔都坐落在茫茫长白山腹地“无人区”的山峰之上,海拔高、温度低的工作环境也直接导致高血压成为瞭望员的“标配”。瞭望塔之上要经受夏天炎阳炙人和冬天寒风凛冽的考验,也要经受除了群山便是林的孤独与寂寥,远离亲人的惦念和牵挂更是抹不掉的悲伤与无奈,但为了一方林海的安宁,他们无怨无悔。

瞭望工作在山里,登上瞭望塔要走崎岖的山路,要爬陡峭的山峰,行走异常艰难。早些年,执行春秋两季防火任务,衣食住行都要自给自足,还要背着半个月的给养负重前行。瞭望塔无水无电,尤其饮水问题更加艰巨,要背着25公斤的塑料桶往返于水源地和瞭望塔之间,甚至靠雨接水、靠雪化水,条件艰苦。现在瞭望台的工作环境依旧艰苦,但已经有了很大改变,食物和水有车运送,也有了太阳能取暖设施,还配置了先进的瞭望设备,略有闲暇,瞭望员就练习打点定位,以便发生火情将准确方位告知保护中心,引导扑火队员用最短的时间快速到达事发地。

瞭望只是瞭望员工作的一部分,他们还要与管护员一起进驻戗子,对火灾重点区域进行严防死守,将火灾隐患降到最低,瞭望、巡护两不误。瞭望员克服职业带来的病痛、工作条件的艰苦,为了莽莽林海的生机盎然、层林尽染、素裹银装默默守望,为大山深处森林资源的安全生长竖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扑火队员是长白山林海9个保护管理站的重要组成,承担着保护区内森林火灾扑救、预防和宣传工作,还负责辖区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具备随时扑救森林火灾的能力。

扑火队员完全按照军事化管理,他们训练有素、业务精良,政治觉悟坚定、扑火本领过硬。无论酷暑严寒、风霜雪雨,队列、体能、技能等高强度专业训练从未中断,扑火业务知识的培训也在不断加强,尤其春秋两季防火关键期,更是加大了扑火战术应用、灭火工具使用等各项扑救业务技能的训练。火警一到,马上出发,一旦进入火场,便是生死悬一线,死神近咫尺,且火情扑灭后,还要守候48小时确保万无一失不复燃才能离开。赶上火灾后的秋雨,救火的疲惫加上就地守候的寒冷,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扑火队员是真正用生命在灭火,用生命在守护茫茫林海的森林卫士。

科研人员隐居林海,用科学的视角、执着的态度对长白山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为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科研探索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保障。如今,地球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的中华秋沙鸭已重返长白山“安家落户”,这既是科研人员拯救珍稀物种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是长白山生态系统良好的例证。

走近这群人,了解这群人,时时被一种朴素的崇高所感动,就像把记忆的片段施加了魔法,历历在目、念念不忘。简短的文字只能概述“守山人”的工作情况,并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经历。希望更多人翻开陈凤华的纪实文学作品《守护大山的人》,真正走进长白林海“守山人”的故事,也希望更多人知道“大美长白”背后有这样一群有血有肉、朴实无华的人在默默坚守。

谨以此文,向长白林海的“守山人”致敬,同时也向全国各行各业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默默奋斗的基层工作者致敬!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