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6版:区域传真·长春

“老变”新闻故事连载之四

“老变”:吉林大地上的“光明使者”

沈延武 施永刚 李季 丛众 孙杨

2019年央视春晚分会场保电现场

国网长春供电公司员工对海河66千伏输变电工程进行挂线作业

前情回顾:城市需要陆续恢复送电,汪新兵和战友们又开启了下一个40小时模式。温青城目送整装出发的后辈们,脑海中是“老变”30年岁月峥嵘。老一辈电力人用毕生的奉献精神点燃了一支不灭的火炬,在岁月中沉淀的“老变”不负光阴,无畏挑战。

新途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在北郊、西郊、东郊3个220千伏变电站相继投运后,曾经的“长一变”也有了新名字——长春220千伏变电站,长春220千伏电网架构建成规模。“老变”不再是那个阅尽沧桑的孤胆战士。长春电网由此开启“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赋能之路。

2000年,历史翻开新的一章。经历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配售分开等多轮体制改革洗礼的长春电力开启新的征途,“老变”,这位岁月不老的铠甲武士再次立马横刀,成为改革的“开路先锋”。

2002年,长春220千伏集控站正式投入运行,管辖长春、东郊和平泉3座220千伏变电站。到2015年管辖5个220千伏变电站,2018年以后管辖7个220千伏变电站和5个66千伏变电站。集控站设在“老变”原址,由“老变”班组负责运维,“老变人”实现了角色和责任的转换。

2012年,临河街北海路,“老变”原址,长春市第一座智能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采用全封闭组合电气设备。由此开始,长春全面改造变电站,新建站全部智能化,旧站陆续智能化。这标志着以“老变”华丽蜕变为引领,长春电力建设全面迈进数字智能化发展的崭新时代。

以此为节点,“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长春电力工业乘风破浪,长风万里。主干网架实现由220千伏向500千伏过渡,截至2018年年末,拥有66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10座,变电容量、输电线路长度分别为2008年末的2.27倍和1.44倍,相当于十年再造了一个长春电网。

十年间,长春市售电量、最大负荷分别以年均7.3%、7.8%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十二五期间(2011—2015)供电量815.93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2016—2020)供电量1077.62亿千瓦时。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一条条飞架南北的电缆,一座座现代化变电站,彰显着长春经济发展的勃勃脉动。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新时代,新担当,新一代“老变人”不忘初心,“争排头、创一流”的更高追求在传承中为“老变”再赋新意。

2019年,央视春晚分会场首次落户长春,保电工作责任重大。50份方案、17份清单,长春电力众志成城、分兵把守、内外协调,以“零故障”“零闪动”“零差错”“零投诉”的“高保障”完成“忠诚履职,使命必达”的政治担当。967位长春电力人、16条线路、6座变电站、35天、840小时、16000次巡视守护举国欢庆,点亮城市幸福。

“老变”作为重要枢纽“牵一发动全身”,“老变”班组全员参战。魏秀敏是变电站唯一的女运维检修工人,2016年才来到“老变”,春晚开始前3小时,魏秀敏打着手电在站内巡视,2号变压器方向传来一阵急促微弱的“嘶嘶声”,寻声而去,魏秀敏被吓得一声惊叫摔倒在地仰面朝天。原来那声音并非变压器故障发出的,而是一条青蛇正盯着她!魏秀敏大声呼救,闻声赶到的男同事抓住了那条被遗弃的宠物翠青蛇,连声安慰还坐在地上的魏秀敏,劝她回家休息。

半天才缓过神来的魏秀敏从地上爬起来,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喘着粗气婉拒了同事的好意,“我没事了,还有不少工作没干,这么重要的任务不能没有我。”20时,春晚开始,一汽分会场在节日“新衣”的装扮下光彩夺目,一个流光溢彩的北方春城向世界绽放精彩。

伴随零点钟声敲响,猪年春晚分会场保电圆满成功。深夜时分,喧嚣的城市渐渐安静了下来,冬夜的风还凉意满满,魏秀敏与设备和线路打过“招呼”,坐上车回家,和等待已久的家人一起吃那顿迟到的年夜饭,那条小蛇也被她带回了家,在家里给它安了个窝。那一刻,魏秀敏体会到的是“奉献”的真正含义:奉献中是爱,并用爱去努力奉献。

坐标

城市终于醒来,露出她可爱的“长春蓝”,挥洒着被压抑了171小时的热情。是的,171小时!零下20摄氏度,雨雪交加,寒风入骨,长春电力的勇士们爬上陡滑如镜的基塔,履步薄冰,步步为营,敲碎冰冻。3天全部城区配网恢复送电,6天全部主干线路恢复送电,7天全部用户恢复送电,再次彰显了“吉电力量”!

171小时!汪新兵带领“老变”班组处理了数百次的变电站各类操作,完成98次事故线路的恢复送电工作,检查覆冰线路间隔156条次,完成3座户外变电站的除冰任务,与2559名电力人挽手诠释了吉电力量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回到“老变”,汪新兵依旧在那盏用了20多年的茶缸里续上热水,然后与班组战友们一起总结过去80个小时发生在每个变电站、每条线路上的故障和问题。

总结会很短,信息量很大。黄立宇继续完成自己的案头必修课。高等学府科班出身的黄立宇2009年来到“老变”,从值班员,技术员再到成为汪新兵的助手,“老变”班组的副班长。如果以10年为一个分界线,他已是第七代“老变人”。3次长春电力先进工作者,多项创新成果奖,这是他工作10年交出的成绩单。

对于创新,他总有无限能量。他带领“老变”的业务骨干编制了《变电站巡视口袋书》,被推广成为长春电力人的工作指南。针对变电站空开上口装设接地线接触不良的问题,他的发明成果获得了专利。他主持的《研制智能变电站围栏装置》等等数个课题连年获奖。

长春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检修三班班长刘洋和“老变”相守33年,5500多次检修作业用破了2000多双手套,20次技术革新,14项研发创新成果,培养专业人才30人,他的创新团队是全国典范,最终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获表彰。

从人工手动拉闸到全范围智能化数字管控,“老变人”与时代共振;从“老变”传承中走来的吉电人接续着服务社会民生、守护光明事业的初心使命,在赋能城市发展的道路上,他们加强一汽集团等支柱产业供电保障,千方百计保障民生和企业用电,2021年12月17日,为保障一汽丰越公司扩能生产,元旦佳节、数九寒冬,231名作业人员、3个施工现场,18天准备、12小时施工,兼顾企业扩能和民生用电需求,以“无感化”作业为一汽动能等6户汽车重点企业生产提供电力“动能”的同时,让线路覆盖的1.5万户居民及27户“水热气”等用电完全未受影响,在温暖与光明中欢度元旦。这背后,是多少“无言”的付出,才换来这“无感”的欢度。

时间的足迹,承载着前行的力量。“老变”正是这时光的见证者,见证的是吉林工业振兴与发展的八十载历程。老一辈电力工作者们以毕生精力刻下“老变”的传奇故事和精神力量,成为吉林大地上守护万家灯火的光明使者,指引着新时代电力人与时俱进,薪火相传,不断为服务经济、服务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2021年1月1日,零时。城市在辞旧迎新的热情里缓缓走进新的年代。汪新兵为爱人掩了掩被子,整理衣装出了家门。开车驶向“老变”的这条熟悉的路上依旧有年轻人的欢声笑语和夜阑珊的灯火闪烁,不再只有星光作伴。再过2个小时,城市就将安静下来,而他要和战友们完成设备检修计划,这是变电站工作的常规操作。烧开的水沸腾着涌进那盏草绿色的茶缸,温润了汪新兵的手掌和面颊。战友们陆续到岗,城市睡去,时间刚刚好,汪新兵起身和战友们踏进夜色。这夜色是一幕电影,时间便是电影摄影机,将汪新兵身后的画面定格在那盏草绿色茶杯上的红五星和“长一变”……

后记:芳华绝代,岁月鎏金。

在79年征途中,“老变”见证了旧中国到新中国的改天换地,见证了百废待兴到强电兴国的筚路蓝缕,也见证了中国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波澜壮阔。

2008年,长春电网售电量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到2018年底,售电总量翻番,完成百年百亿、十年二百个亿的快速飞跃。已成为吉林省电网的枢纽和负荷中心,东北电网北电南送的重要通道。

让“老变”闪光,他们能源转型争排头,着力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绿色智慧能源网;

把“老变”发扬,他们合作共赢争排头,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落实“走万企、解难题、送服务”助力吉林经济振兴行动;

为“老变”赋新,他们产业升级争排头,坚持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并重,建设坚强智能长春电网。打造能源互联网生态圈,构建“大平台+多生态”资源聚合模式,最大限度催生经济价值、贡献社会价值。

站在“十四五”的宏伟蓝图下,全体吉电人将继续传承红色血脉、践行使命担当,为全省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助力赋能,汇聚推动吉林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