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好作品

悠远的炕琴

王玉欣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翻过一年。在打扫屋内灰尘时,我想起奶奶擦炕琴的样子。

“时光对岁月的磨洗历尽千年,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时,你还会注意光阴吗?”这是曹保明老师的一段话,我想说:“会的,蓦然回首,那些被时光冲洗得面目皆非的老物件,需珍藏,需拯救。”

记忆中,我家的炕琴是奶奶的骄傲。

在东北长白山一带,炕琴是一件常物。

记忆中,凛冽的西北风,夹杂着雪花。干了一天活儿的男劳力推开家门,寒气也跟了进来,第一件事儿就是跺跺脚上的冰雪,搓着双手,凑近家人为他准备好的炭火盆伸手取暖。此刻,温度升腾起家的温暖。当脱掉棉靰鞡,盘腿坐到炕桌前,第一件事儿就是捏着热乎乎的酒壶,给自己来上一盅。仰头、伸脖,酒盅放到嘴边,嘴角发出“吱吱”两声,胸膛里顿时有了火辣辣的激情,一天的疲劳瞬间消除。这就是大东北人家的日子。

那个年代,几乎家家炕梢都会摆放一个长方形的炕柜。炕柜做工简单,一般都是两个大开门,上边放被褥,底下是抽屉。其实每家每户的这个炕柜,也是这户人家日子好孬的见证,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放到炕柜上面,被褥的对角都是白色或是浅色的,外人进屋往炕沿上一坐,搭眼就知道这家是否干净。

至于炕琴,通常理解是炕琴要比炕柜材质、做工好一些、复杂一些,既起到了实用价值,又增添了美观色彩。炕琴通常有水曲柳的,纹路清晰美观,颜色特别好看,黄中透着活灵活现的纹路;有椴木的,结实耐用;有花榆木的,柜面整洁。在与炕柜对比过程中,炕琴的高度和长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延伸。炕琴通常分成两节,每节大约一米二三左右,把两节摞起来,上边那节装被褥,但不是敞开式,是放在两扇对开的柜门里,而且柜门也是升级到了玻璃的,并在玻璃上绘制各种各样图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图案通常是龙、凤、花、鸟之类,但也有古代几大美女,来自民间工艺工匠,用水彩与国画手法绘制而成。

我家的炕琴是属于当年最流行的那种扁平状,长度在一米五六左右,宽五十厘米左右,高也就八九十厘米,上下两部分,属于红漆面的那种。柜面用了黄铜裸钉的折页、了吊和铜穗拉手,铜件上都有细小的蝴蝶和鱼鸟形装饰。炕琴上边是两扇对开的门,门上绘制着两条鲜红的鲤鱼,鱼下面是水波纹,周围是绿绿的青草,青草上还落着一个蜻蜓。炕琴底下的四个门分别是盛开的牡丹花,花瓣上还有水珠。四个柜门下是四个扁扁的小抽屉。这些抽屉虽然不大,却是奶奶的百宝箱,线板、针头巴脑的都在这里边。我还记得炕琴离炕面不是很高,爸爸用一块窄窄的遮挡板立在柜腿间。奶奶每天再忙,也要用她那块油光锃亮的棉布巾,擦拭她的炕琴。炕琴上的铜件不但锃亮,就连柜面都是锃亮锃亮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开始兴地立柜了。妈妈曾跟爸爸提出要打一个地立柜,奶奶跟母亲急眼了,说母亲不会过日子,这么好的炕琴也不是不能用,是有钱没地方花了吗?奶奶一顿发脾气,吓得母亲没敢再提地立柜的事儿。

每到年根,奶奶从里到外,对着她心爱的炕琴就是一顿地擦。

那一年,奶奶病了,躺在炕上,眼睛看着炕琴发呆。

1990年夏天,奶奶走了。父母没有告诉我奶奶离世的消息,因为我当时生女儿在月子里。我吃着奶奶给我攒下的鸡蛋,喝着奶奶用簸箕筛选的小米。满月那天,父母告诉我奶奶已经走了。当时我坐在炕上,看着刚满月的小女儿,涕泗横流。听妈妈说,奶奶临终前嘱咐母亲多给我喝点鲫鱼汤。奶奶还把姑姑从山上采来的榛子,一个一个用钳子捏开,把榛子仁放到一个盒里。我看着奶奶为我捏的满满一大盒榛仁,搂着盒子又是一顿地哭。

后来,父母把炕琴送给了远嫁的二姑,二姑一直保留至今。

在四季分明的故乡,无论你的童年是快乐的,还是酸楚的,都令人回味无穷。因为那段时光,不但塑造了你的性格,更会影响你的一生。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